昭阳新闻

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力产业发展群众增收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7-12-26 17:30  作者:虎彦群  责任编辑:

昭阳区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培育力度,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组织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相关部门扎实开展工作,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平台与精准脱贫紧密结合起来,激发贫困群众自身造血机能,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使“短期能脱贫、长期能致富”的目标得以实现。

2017年,区委、区政府在脱贫攻坚精准施策中,把发展产业,增强农村发展后劲,带动村民增收脱贫作为关键环节,根据各村地理、气候等条件,因地制宜,制定了全区农特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苹果、马铃薯、花椒、天麻等产业扶贫方案,大力支持引导各村结合实际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促进增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靖安镇大耆老村有农户1260户465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6户1210人。作为全区纳入省级三年行动计划易地扶贫搬迁的31个点之一,“挪穷窝”与“改穷貌”共建,“换穷业”与“拔穷根”共推,使得大耆老村实现了根本性的改变,目前已经有940户村民搬进了新居。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外,大耆老村本着“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短能脱贫、长能致富”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探索产业发展。2016年11月,该村引进云南顺通中药种植有限公司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560亩,采取科研机构+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优质中药育苗基地。该产业的发展,每亩可解决20个劳动力就地就业,直接受益672户2217人。每亩中药种苗可供给20亩土地移栽,每年可为10000亩耕地提供种苗,农户每亩每年可创收2万元以上。村民蔡谷伟一家原来以种植苞谷、洋芋为主,每亩每年的产值大概在1000元左右,现在他把土地流转给公司,自己也可以就近在中药材基地务工,收入有了大幅提升,达到了四、五干元。

据介绍,目前大耆老村已基本形成核桃、中草药、羊肚菌为一体的种植产业格局和养牛、养猪为一体的养殖产业模式。

据了解,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昭阳区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将积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苹果、马铃薯、花椒、核桃、蔬菜等种植业和养殖业,真正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

旧圃镇后海村就积极引进企业,通过种植、养殖合作社挂钩贫困户的方式,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增收。旧圃镇后海村因区域位置和自然条件等原因,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不均衡,贫困人口多。旧圃镇因地制宜,在后海村雷家梁子引进了灿阳专业种养殖合作社,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绿色种植、养殖业,取得了初步成效。该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12月,流转土地1000亩,养殖林下土鸡一万多只、种植次松茸15亩,另外还有土蜂和野鸡养殖,全部采用绿色无污染的种养方式,今年预计纯收入有80多万元。

合作社的成立不仅让原来满山荒地的雷家梁子有了生机,还让当地群众通过流转土地有了收入,同时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高峰时期合作社每天的用工量达66人。合作社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在做大做强合作社的同时还将致力于群众脱贫增收,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目前合作社已经挂钩当地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据介绍,为了使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产业支撑,旧圃镇党委、政府就该合作社的下步发展做好了相关规划工作,目前合作社道路路面硬化、抗旱塘建设等配套设施完善工作正在进一步协调规划中。

有产业支撑,有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广大群众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据初步统计,截至2017年12月,昭阳区共有90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涵盖了苹果、马铃薯、天麻、花椒等种植业以及生猪、肉牛等养殖业;合作社覆盖了全区所有贫困村和除城市社区外的行政村,入社成员预计53511万户19.5万人,入社率预计达27%,其中入社建档立卡贫困户预计2.8万户11.36万人;共培育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17个、市级示范社30个。

(编后语)昭阳区委、区政府全力以赴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积极探索以承包经营权入股、以家庭农场入社、以村支“两委”牵头领办设立综合服务社等方式,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社会富,在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昭阳区必将如期实现小康梦。

(虎彦群)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