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

昭阳区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5-09-22 15:43  作者:张绍雄  责任编辑: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今天,省委党校第一期县(市、区)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讨班领导一行,深入我区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调研、指导,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党校高度重视我区的县域经济工作,充分体现了各位领导对我区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昭阳区委、区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昭阳区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昭阳区基本情况

昭阳区位于云南省东北端,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东与贵州省威宁县接壤,西隔金沙江与四川省金阳县相望,地处国家“攀西――六盘水”经济开发区的腹心地带。城区距省会昆明381公里、成都550公里、重庆580公里、贵阳450公里,与四大中心城市的直线距离基本均等,处于西南四大中心城市的腹心。区内物类繁多,资源丰富,素有“资源金三角”之称,不仅有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天麻、半夏等200多种野生药材。盛产烤烟、苹果、核桃、花椒、魔芋等经济作物,是中国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无烟煤、铅锌、铜等矿藏资源较为丰富,褐煤储量居全国第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褐煤田。

全区辖25个乡、镇、办事处,152个村民委员会,有国土面积21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497公顷,人均占有耕地1.16亩,有汉、回、彝、苗等15个民族,属云南省73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开发县(区)之一,总人口7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万人,占总人口的84.7%,农村剩余劳动力19.3万人,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区。2004年,区属生产总值完成202841万元,同比增长10.4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0122万元;第二产业完成30700万元;第三产业完成1020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52元,增加159元,同比增长12.29%。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全会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城乡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按照“打基础、调结构、创特色、建支柱、兴科教、建生态、促发展”的思路,努力把全区建设成为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生物制药基地、载能工业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历史文化创作展示基地、滇东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全力打造“特色昭阳、文化昭阳、生态昭阳、和谐昭阳”。

(二)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昭阳区在经济工作中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到2010年,要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在2004年基础上都翻一番,分别达到40亿元和2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总人口控制83万人以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9元,城镇化率达到30.5%以上。总之,要坚决遏制住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加大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发展思路

发展区域经济的总体思路是:发挥三大优势,突出三个重点,建设“五基地一中心”,力求六个突破,壮大六大产业,实现三大目标。

发挥三大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

突出三个重点――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

力求六大突破――首先是要在城市建设上取得突破,做大做强昭阳城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其次是要在发展非公经济上取得突破,努力把非公经济培育成县域经济的主体;三是要在农产品加工上取得突破,把昭阳区建成云南省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四是要在市场建设上取得突破,把昭阳区建成辐射云贵川三省和滇东北周边地区的区域性大市场;五是要在招商引资上取得突破,通过大招商带动大发展,实现县域经济在更大的区域内加快发展;六是要在劳务经济发展上取得突破,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建设“五基地一中心”――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生物制药基地、载能工业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历史文化展示创作基地、滇东北区域中心城市。

壮大六大产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绿色产业、以水泥生产为重点的建筑建材业、以生物制药、天然药物保健品为代表的生物创新产业、以丰富的褐煤资源为依托的能源化工业、以川滇大通道建设推动的商贸产业、以独特的“朱提文化”和高原奇观为主的旅游产业。

实现三大目标――力争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滇东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以农业产业化、工业化为重点,全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我区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5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与全市其他兄弟县相比,我区在基础设施方面虽然相对较好,但现有水平与快速发展的经济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交通、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特别是渔洞水库灌区的配套沟渠和各乡、镇的沟、塘、坝等还未真正配套;二是种养业虽初具规模,但产业化程度不高,规模效益不突出;三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四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思想不够解放,商品观念不强;五是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企业加工销售带动力弱。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但主导产业的商品率较低,产业链不长,产品的附加值低,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差,产业化组织载体少,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不完善。

针对这一实际,区委、区政府抓住全省大力实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这一大好机遇,紧紧围绕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物制药基地、载能工业基地、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商贸物流基地和滇东北区域中心”奋斗目标,按照“稳粮、强烟、兴畜、优果、增菜、转移”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我区的自然优势、区位优势以及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创新发展思路,健全激励机制,着力培育7大基地,打造9大亮点,切实搞好农业农村工作,壮大昭阳区农村经济实力。

(一)优化区域布局,重点建好7大基地

按照区域化、专业化、市场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建设好以下7大基地:

一是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巩固建设好烤烟基地。下大决心打好烤烟产业的保卫战、攻坚战和铲除杂劣品种的歼灭战。加大基地样板烟的建设力度,提高产量和质量,实行二价区烟价收购,今年确保完成17万担烟叶收购任务。

二是优化品种结构,狠抓市场培育,建好苹果基地。实施4万亩苹果低产果园改造项目,着力于5000亩精品果园建设和32000亩低产果园的改造提升,带动全区16万亩苹果生产的全面发展,计划产量达到19万吨,比上年增长12%,产值达到1.88亿元,比上年增加2250万元,增长13%,苹果净增产值1650万元,人均增收25元。为改造提升苹果产业,目前我区正在积极与商家进行洽谈,拟引进商家到我区组建一家苹果生产企业,建设一个苹果专业市场。

三是提高种植水平,建好蔬菜基地。着力实施5000亩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使全区蔬菜商品生产基地达到5万亩,产量达到20万吨,计划产值达到5655万元,比上年增加780万元,增长16%,人均增收12元。拟在全区已建成的327个蔬菜大棚的基础上,再在太平建蔬菜大棚100个,在蒙泉乡建蔬菜大棚50个。同时,重点实施好5000亩无公害蔬菜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导向作用,使昭阳区的蔬菜基地90%的产品通过绿色食品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到年底使4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通过认证,到2010年使全区商品蔬菜基本达到无公害标准,让广大群众吃上放心菜,提高我区蔬菜的外销能力,使蔬菜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途径。

四是大力发展药材种植,建好生物制药基地。依托天昭药业和永孜堂两家制药企业,积极探索药材种植经验,大力发展药材种植。同时,实实在在地为两家药厂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两家药厂做强做大,加快我区生物制药基地建设步伐。

五是抓好规划布局,建好优质专用型马铃薯加工基地。充分发挥威力淀粉有限公司的龙头导向作用,加大新品种的引试、示范和新技术开发,续建好20万亩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带动全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六是合理规划,建好魔芋基地。依托三艾魔芋公司,搞好魔芋种植的规划和引导工作,大力发展魔芋种植产业。去年,三艾魔芋公司共生产魔芋精粉350吨,产值1040万元,今年1―3月生产销售魔芋精粉170吨,产值470万元,目前,公司已种植魔芋410亩,已修建微粉、果冻车间1400平方米,现正在安装微粉生产设备。

七是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力度,建好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实施标准化仔猪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充分利用生猪基地和生猪综示区已建成的设施,积极争取仔猪标准化生产项目和生产信贷资金,建立标准化仔猪生产基地,着力培育养猪大户,增加优质二元杂交母猪比例,提高商品仔猪质量,增加农民养猪效益。同时,根据区域特点,大力发展黄牛、生猪、山绵羊、土鸡等养殖及畜产品加工业,把我区建设成为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力争2005年全区大小牲畜存栏计划达到53.612万头(匹、只),比上年增1%,畜牧业产值达44136万元(现行价),计划比上年增5%。

此外,在建好以上基地的同时,我区还将结合区域特点和气候特点,优化布局,大力发展花椒、蜡虫、花卉等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突出特色,集中打造9大亮点

1.依托基础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认真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省第八届民运会服务的景风水库调水工程、地震受损水利工程、水毁工程修复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围绕渔洞水库南北干渠灌区工程,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农民投资投劳搞好田间斗、农、毛渠建设,发挥灌区的最大效益,切实抓好乡村公路建设,为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实施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切实搞好公益林、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好农村能源建设,做好岩溶地区石漠化的监测及防治规划,做好渔洞水库径流区生态建设规划;实施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实施好总投资934万元的渔洞灌区中低产田改造(蔬菜基地、苹果基地),努力建好三甲村农业综合开发小康示范村。

2.依托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达到“农民增收,滚动发展”的目的;二是以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为切入点,采取一村一策、整村推进的措施,整合资源,完善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好贫困群众最需要而又可能完成的项目,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继续实施好扶贫安居工程;四是把扶贫开发与文明村建设、“八个一”工程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五是切实抓好区内易地开发工作和贴息贷款项目的立项工作;六是继续做好社会帮扶工作,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七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内扶贫新机制,积极引进和认真实施好外资项目。

3.依托农业示范园区,促进农民增收。

充分发挥我区地势开阔,发展种植业气候适宜等自然优势,深入扎实地做好昭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规划、建设及项目储备等工作,使昭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真正成为一个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不断扩大各种先进农科技术的推广面,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提高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

4.依托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是当前和今后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在全力抓好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过程中,我区将采取着力提升壮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引进嫁接一批的方式,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逐步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通过积极扶持威力淀粉有限公司、三艾魔芋有限公司、脱水蔬菜加工厂、众益食品厂等一批能带动农民致富的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产业大户,通过扶龙头、扶能人、扶大户的办法,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培育起一批能使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达到扶一个企业带动一个区域、扶一人带动一村、扶一户带动一片的目的;鼓励城市工商企业、机关干部带着资金、信息、技术参与优势农产业的开发,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系列加工;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农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和前期基础工作,用好的项目吸引投资者,借助外力提高昭阳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创立品牌意识,提升优势农产品竞争能力,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5.依托“打工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大力推进劳动力输出市场建设,加强横向联系与协作,通过抓信息、组织、培训、维权等环节,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争取今年培训并有序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人以上,并达到“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同时,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6.依托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民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我区将大力发展以苹果、蔬菜、花椒、蜡虫、魔芋等为主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注重引导和提高服务质量,抓一批典型、示范,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7.依托城市带动,促进农民增收。

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要求,我区紧紧抓住省第八届民运会在昭召开等机遇,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积极将我区市政公用事业中应由市场配置的资源推向市场,盘活城市公共资源,逐步实现城市的资本化运营管理;按照“建管分离”的原则,成立了城市管理局,逐步建立了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外界向往,市民舒心,百姓满意”的区域中心城市,营造“文明、整洁、优美、舒适、畅通”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繁荣,带动周边乡镇集镇和农村的繁荣发展。同时,加快对农村重点小集镇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扩大城市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8.依托工业带动,促进农民增收。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是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区将牢固树立“工业强区”思想,围绕优化结构、扩大总量、提高质量的目标,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今年力争实现第二产业增长21%的目标。一是不断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二是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结构;三是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工业企业效益,全力引导和支持好已在我区落户的工业企业,加快建设发展速度,使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带动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9.依托人口控制,促进农民增收。

我区始终牢固树立控制人口就是增收的观念,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保持强劲的工作势头,不断加大“一放二扎”力度,加强综合治理力度,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和工作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全力打开难点、死角地方的计生工作局面。切实加大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办证、医学监护和查处超生的力度,强化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管理工作,使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各位领导,我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上级部门的帮助指导下,通过全区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中央、省、市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下步工作中,我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好各位领导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努力将我区的县域经济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