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

三甲村:幸福像花儿开放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5-12-12 11:28  作者:杨琼  责任编辑:


 

三甲村是一个坐落在田野中的村庄。走进村口,只看见一座座小楼房整齐宽敞,一条条街道干净清爽,新栽的桂花、女贞等行道树绿意盎然,老人在阳光下安详地休息,孩子们自在地嬉戏,田间地头大人们在忙碌。站在村民的小楼房上放眼一看,环绕村庄的田野生机勃勃,稻田、大棚蔬菜、果园像一首首田园诗,向人们述说着这一个村庄的富足、和谐和希望。

村支书黄训奎介绍说,三甲村2002年以前人均纯收入只有800元,2002年,人均纯收入1300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050元,真正实现了“经济年年有发展,收入年年有增加”。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让三甲村的群众过上了好日子。村子里90%的群众早就看上了大彩电,还有十余户人家买了微型车,成了有车一族。三甲村殷实富足的生活让许多人感叹和羡慕,也更想知道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市区两级的小康建设示范村的人们,生活像蜜一样甜?

一个好班子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里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2004年,通过投票,“不当老板当村官”的黄训奎以45票当选三甲村党总支书记,得票率达96%,成为“一肩挑”的支书、主任。黄训奎于1980年应征入伍,退伍后分配到昭通卷烟厂车队从事运输工作,之后自筹资金从事汽车销售,每年收入数万元。然而,黄训奎始终没有忘记父老乡亲,乡亲邻里有点困难找到他,只要力所能及,他从来都不推辞。当选后,黄训奎说:“既然群众信得过我,那我就不能让群众失望;就应该抓住机遇,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点事情。”走马上任后,黄训奎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提出了“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打牢基础保增收,团结群众谋发展”的发展思路,依托传统农业,巩固优质粮生产基地、以畜牧业经济林果业、名特优新无公害蔬菜为支柱,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高潮,采取“支部+协会+农户,支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全村成立了科技协会、妇女协会、养殖协会、蔬菜协会和妇女学校,请有关专家对科学种、养殖业进行系统培训,让群众自发种植、统一销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热情。同时,以三甲集镇为中心对村庄进行统一科学的规划,硬化、绿化、净化了12000平方米的集镇街道,建成了8米宽“井”字型村组道路11公里,排灌沟渠17公里,并配套完善了人畜饮水工程。村“两委”一班人本着需要什么就学什么、不懂就学的原则,不定期地参加各类学习班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一群带头羊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村两委充分发挥龙头大户和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开展了三培养工作,一批致富带头人加入了党组织,一批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并进入村、社两级领导班子。村党总支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了党员培训计划,分类指导,分批培训,加强对党员培训农业实用技术,要求每一位党员要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并不断学习和进步,最后成为各方面的致富能手。同时,为无职党员提出了“八个一”服务内容。

一组60多岁的老党员张华金认了信息岗后,不仅自己收集信息,还委托在外工作的儿子帮助收集信息,目前已成功地帮助村民收集了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等方面的信息20余条,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党员李富江,是村里少有的大学生,也是养鸡、养猪能手,每年都有不低于万元的收入;1994年他就到村委会当科技辅导员、文书,经常走村串户无偿为乡亲们讲解科学养殖的道理和实用技术,并自己带头养,带动群众养。他还经常组织文艺表演,宣传计划生育和党的政策。村党总支把他逐步培养成总支委员并担任总支副书记后,他放弃了原来的运输业务,一心一意为村里的事情奔忙。党员范景鹏,初中毕业后靠养鱼较早富起来,富了之后,主动帮助困难群众发展养殖业。王朝江,一个外出务工的优秀致富能手,他利用自己在昆时间长、人员熟、关系广的优势帮助乡亲们找工作。党员张大启,靠搞餐饮服务业致富后,把家乡的10多名乡亲带成了餐饮业的师傅,其中有的还当上了老板。共产党员范景甫是一名退伍军人,他学科技、用科技、靠科技养殖肉鸡发家致富,每逢苹果成熟季节,他帮助农户运输苹果,为农户解决运输困难的问题。

村两委还充分发挥龙头大户的带动作用。养殖大户龙国仙在村“两委”的协调下,她把娘家的土地调换集中,筹建良种猪养殖基地。镇党委为她多方协调,争取区扶贫办专项贷款资金10万元,其它渠道筹集资金15万元,共投资88万元新建了万宝生猪有限公司,树立了科技养殖典范,成为了全区科技养殖示范窗口。她与村“两委”共谋发展,由小到大,滚动发展,向农户提供瘦肉型良种猪1352头,把三甲村建成昭阳区的瘦肉型良种猪供给基地,带动家乡父老乡亲走上科技养殖致富之路。黄训山大胆采取“借母分成”的办法,把羊子分散借给乡亲们养,他借给农户养殖最多的1户借了30头。母羊产羔后,实行四六分成,乡亲们得六成,他分四成,乡亲们很乐意接受这种办法。在他的带动下,本村养羊户发展到27户,家家脱贫走上了致富路。养羊取得好收益后,黄训山决定同时“借母分成”发展养牛,把养殖业做大,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他建起了占地2亩多的“奥尔玛养殖场”,养牛57头,其中采取“借母分成”办法由农户养殖40头,每户养殖1至2头,每头牛犊可卖2000多元,农户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全村养牛户达150多户。在村“两委”和镇农科站的协调下,他与镇林管站签订协议,与第二村民小组签订山林承包合同,将村后山上种有杜仲、枸杞的300亩退耕还林地承包过来管理,种上黑麦草、白三叶草、紫花木叶草等优质饲草,不仅解决了饲料问题,还创造了7个就业岗位,带动了本村群众养畜的积极性。他说:“一个人独自富裕不光荣,要带动周围的群众致富才光荣。”

一种幸福生活

为了让三甲村更快地向小康示范村的目标迈进,村两委切实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商品粮、名特优新经济林果、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优质畜牧产品”支柱产业。村党总支大办党员示范样板,普遍推广“滇粳优1号”水稻生产;建立50亩试验示范园,种植甜脆豌豆、甜脆玉米、高山娃娃菜、脱毒魔芋、胜利尖椒等20多个新品种。党员、村“两委”干部、技术人员带头和带领群众搞科技推广。在种植推广甜糯玉米时,总支书记黄训奎主动把自己家的1亩水稻田改为旱地试种甜糯玉米,成功后带动群众种植甜糯玉米200亩,每亩产值超过3000元。村党总支鼓励果农使用套袋技术,高枝换头改良老树,发展“名、特、优、新”水果,走林果精品之路。村党总支依托本村蓬勃发展的养殖业和养殖大户,与“合益”和“三艾”公司签定农业生产合同,发展肉鸽、鸡、牛、羊、猪产业,特别是发展瘦肉型种猪和黄牛养殖。三甲村还积极建立了“支部+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三艾有限公司签订了脱毒魔芋100亩的种植订单,与三农公司签订了种植胡萝卜、大白菜、甜脆豌豆1000亩的合同,亩产值达2000元,是常规种植的两倍,群众得到了实惠,尝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甜头。从产业结构调整中得到实惠的三甲群众正举全村之力建设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计划建设无公害蔬菜示范园500亩,其中甜脆豌豆200亩,超甜玉米100亩,日本新黑五寸参胡萝卜100亩,脱毒花魔芋100亩,新建300平方米冷库一座。通过500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建设及冷藏条件的改善,可带动全村2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的快速发展及全镇18000亩蔬菜基地建设,成为全村乃至全镇最大的经济支柱。另一方面,村两委就地取材,扶持龙头大户,充分利用他们的带动作用,形成了万马奔腾共奔小康之路的良好局面。

村支书、主任黄训奎自豪地说,三甲村2004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195.6万公斤,人均475公斤,经济总收入836.5万元,人均2050元;全村资产上百万的有十多户,50万元的有13户,1―10万元的有300多户,99%的人家普及了电视,各种电话700余部,骑着摩托车进城的打工队伍神采飞扬,开着私家车进城玩耍的农民喜气洋洋。

三甲村富起来了,三甲人民的生活红火起来了,正如三甲群众所说,有好的政策,好的干部,才有好的生活。

(杨琼)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