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

下功夫制好新闻标题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更新时间:2009-04-20 17:05  作者:阿 木  责任编辑:

 

台湾学者陈实安在他的《新闻编辑学》一书中给新闻的标题下了这样的定义:“

在每一宗新闻的内容文字前面,将新闻的内容要点,用简明扼要的辞句,以比本文较大的字体,表现出来的,便是报纸上的标题。”新闻标题具有着揭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表现编排意图和美化活跃版面的作用。我们平常所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是最简洁最单纯的新闻,标题是新闻文学的最高技术,题好文一半,足以说明新闻标题的重要。

俗话说:“看书看皮儿,看报看题儿。”新闻的标题,就是指引读者的“路标”。一个好的标题,首先要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让他觉得新鲜,才可能吸引他去读文章。

浓缩新闻事实和主题而为新闻稿件做标题,要体现其“准确”、“鲜明”和“生动”,这里凝聚着记者和编辑的闪光智慧,迸发着人类思维的灵感。

作为带有行业报性质的产业经济报,《中国石化报》除正刊四版外,所报道的内容主要是石油石化系统的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动态、过程、经验、成绩之类的经济新闻。相应地说,其内容较为雷同,题材较为单一,加之多年形成的模式和习惯,体裁也不甚丰富,这就导致了新闻标题在“鲜明”和“生动”方面欠佳,干巴巴的枯燥无味。为了提高报纸的质量,不断满足读者的需求,报社在组织专家评报中,加大了对标题评讲的力度,并作为对采编人员考核的一项内容,体现了报社领导对新闻标题的重视,也将这种重视传递给了采编人员。尽管到目前,还没有完全扭转标题制作方面存在的大量问题,但进入今年以来,却显示出可喜的现象,即采编人员开始动脑筋在标题制作上下功夫了,也出现了一些好的标题。仅以二三版为例作一试评。

一、比喻式标题令人耳目一新

运用比喻修辞方式制作标题,既能使其形象化,又能使其逼真、通俗和生动。如今年1月4日第三版的头条标题《让人才与市场无缝对接》,较为清晰地说明了中原油田实施人才战略,有效地进军国际市场的工作成效和经验。人才和市场,既是一对矛盾,又是统一体。拥有人才是企业的主观,市场则是客观的存在。如何使两者统一起来,就需要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对人才进行培养。中原油田采取多种措施,从思想观念到管理观念的嬗变,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循的跨越,最终很自然地与国际惯例接轨。如果对本篇文章只拟写诸如《中原油田按国标市场需求培养人才》之类一般性的标题,在《中国石化报》上也能说得过去,但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而编者(作者)使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方法,拟写出《让人才与市场无缝对接》的标题,将管理行为用技术术语来说明,既使人才与市场的结合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不落入俗套,又因“无缝”两字,而将人才与市场结合的紧密度概括得一览无余。这样,就有效地增加了读者对文章的可读欲望:首先是要了解人才与市场如何“对接”,其次又想进一步了解如何“无缝”对接。这样的标题不仅生动,而且十分准确,应属好标题。

类似这样的标题还如3月6日的三版头条《万里管线涌动倡廉春潮》,乍看似乎很一般,但只要你认真推敲,便觉得涌动春潮这四个字用得好,将倡廉比作春潮,将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营造清廉、倡廉、尊廉、崇廉的良好氛围”喻为涌动,很是形象。同时,标题中的倡廉一词用得也十分确切,这是因为,企业是经济组织,不是行政机关,应该讲“反腐倡廉”,而不应讲“廉政”。此外如3月24日二版头条《放下沉重的“幸福”包袱》,3月27日二版头条《挤干水分,给成本装上“过滤网”》等,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标题。

二、“幽默标题”令人回味无穷

“幽默标题”是指对新闻事实的主题思想进行提炼浓缩后,以趣味、悬念、夸张、对比等等幽默的手法给新闻稿件起的名字。“幽默标题”隶属于新闻制题范畴中,因此,它与一般新闻标题有着共有的属性:内涵上浓缩新闻,外表上视觉冲击,时空上时代感强。今年以来,这种类型的标题制作见报不少,尤以2月23日二版头条的标题《“吐出来”的废水再“喝进去”》为佳。这是一篇齐鲁石化氯碱厂做好废水循环再利用的新闻稿。这个标题中一个“吐出来”,一个“喝进去”,给人一种幽默感,营造了趣味,增加了吸引力,放大了新闻,激活了读者的联想。当我看到这则标题时,首先就产生一种想读一读的兴趣,想了解吐出来的是哪些废水,这些废水为什么还能喝进去,是谁喝进去了。如果不是这则标题,而是换成别的诸如《齐鲁氯碱厂实现废水再利用》之类的直白式的标题,就不会吸引人的眼球,也就引不起一般的读者的阅读欲望。

再如,1月12日三版头条的标题《我和周四有个约会》,也是一个有幽默感的好标题。如果说我与张三或李四有个约会,这是很普通的,没有什么特殊。而与周四有约会,就透出了一种悬念和一种趣味:为什么和周四有约会?周四是个什么特殊的日子?倒底约会干什么?一连串的好奇便油然而生,就引导读者非要弄个明白,就非要读一读。这就达到了编者(作者)制题的目的了。

带有幽默感的标题让人看后记忆深刻,令人回味,使人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忘却,这样的标题称得上是好标题。

三、设问式标题令人眼前一亮

按常规,新闻标题一般多用肯定或否定语气,而采用设问语气用就打破了这种常规,让人眼前一亮。这类标题在《中国石化报》上总体上看来运用得不多,但因为此类标题能够引引起读者的思考,想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因而较之一般性标题吸引读者阅读的效果是很好的。如1月26日二版头条的标题《车用LPG推广为何开倒车》,就是一则设问式的标题。看了这则标题,业内人士都会想,前几年,国家为缓解能源紧张,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乃至小骄车的车用燃料上,曾大力推广使用LPG。那么为什么现在却开倒车?这就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就要将这篇文章读一读,弄清楚其中的原因。此外,这则标题从引题到主题做得都不错:引题“正当河北、江苏、山东、湖北等省大力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之际,车用液化石油气(LPG)推广工作正经受着‘倒春寒’。与早几年前‘断气烦’相比,如今的‘出气难’更令人深思。”编者(作者)在引题中用了比喻式词语“倒春寒”来说明形势的严峻,又用了“断气烦”和“出气难”两组既生动又幽默的词语来形象地说明前后两个时期推广车用LPG时的尴尬局面。这组引题和主题组成的文章标题,应该说也是我们报纸的上乘标题。

1月5日的三版左中部位,也有一则属于设问式的标题:《谁说女子不如男》。尽管这是一句借用戏词的话,人们都很熟悉,读起来不算新,但用作标题,与整篇文章还是很协调的。难得的是编者(作者)脱出了肯定和否定式标题的老套,采用设问的形式作题,本身就是在标题制作上动脑筋下功夫的体现。

四、人性化标题令人赏心悦目

除了头条之外,对于现场短新闻和小特写,二三版的编辑也在标题上下了功夫,并没有因为文章短而忽视制题。如1月31日三版中下部位标题为《“今天我是来报喜的”》一则小故事。这个标题并没有修饰,也没有加上文学色彩,只是用了被救助员工的一句话来作标题,读后让人感到清新,没有那种无病呻吟和忸怩作态;3月9日三版中下部位的小通讯《亲情让小站如此美丽》,标题在细腻中透着一股人情味,让人感到一种亲切和谐;3月22日二版中下部位的特写《站长的手》,用对三个站长的手的描写,反映出为石化为国家创造着利润的最基层职工干部的艰辛劳作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而编者(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词汇或表现高大形象高尚精神的词语来作题,而是用十分直白十分简捷的语言“站长的手”来直扑主题,让人看了之后觉得煞是痛快。

综上所说,我们的报纸在标题制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是应该值得充分肯定并很好发扬的。但是,纵观二三版的标题,也确实存在着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老话、套话,令人生厌

现在,当你一打开报纸,从二版到三版(因为我只是点评二三版,不涉及一版及周刊),大量的带有“强化管理”、“见实效”、“保安全”、“增效益”、“新突破”、“创新高”、“有新意”、“不断增长”、“拓市场”等等老套词语的标题扑面而来,让你躲都躲不及。这些程式化的标题,让人不爱读,不想读,读多了头晕。倘若初次读《中国石化报》的读者还有些新鲜感,那么时间一长,岂能不产生视觉疲劳?岂能不降低报纸的影响力。

二、文题不符,令人不信

有的标题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者可能都下了功夫,力求作出有新意,作出有吸引力、有文采的标题,但因欠缜密的考虑和细致的推敲,使作出的标题言过其实,令人不信服。如3月17日三版中下部位一则小消息《考核机关干部基层说了算》。这个标题若从其本身来说,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标题,因为用了“基层说了算”这样既通俗又直接的语言,让人看后感到做法很好,很解渴。但是一读消息正文,觉得文题不符。文中说:“……将(基层)打分情况作为机关干部调整、聘任及奖励、晋升的重要依据。”这里的“重要依据”并不等于“主要依据”,更不是“惟一的依据”,那怎么能说考核机关干部就是由基层“说了算”呢?事实上,任何一个单位,在考核干部中,并不是由谁说了算,而是要综合考评,最后由组织人事部门汇总报上级主管领导机构审批后才能宣布。而文中报道的这个单位只不过是重视基层的作用,改善了过去的考核办法,使考核更加民主化了。

再如3月1日二版《走进一线》栏目中的小通讯《真诚呵护顾客》,此标题本身没有毛病,问题也出在了文题不符。文中报道的是一个加油员宁肯自己受委屈,以真诚“对待”顾客的事迹,而没有写如何“呵护”顾客。这样的标题,还是属于编者(作者)不认真不细心造成的失误。

三、含糊不清,令人费解

有的标题是作者或编者没有真正弄清文章的内容,对标题制作下的功夫不到家,造成标题不明朗,不清晰,令人费思量。如3月7日二版头条《“工作对话”成为强化管理新途径》,标题主要突出的是“工作对话”,但是正文中从头到尾也没交待清楚什么是工作对话,工作对话到底是怎么开展的。这个标题的主体都没让人搞明白,又怎能让人了解它成为强化管理的新途径呢?

再如,2月7日的二版头条《川维厂靠诚信营销打造品牌》,刚读此标题,就会令读者理解为川维厂靠诚信营销推出并打造出了几个产品的品牌。而全文读下来,才弄明白,原来是这个厂的销售专业化公司,在营销过程中,注重诚信,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营销水平,打造四川维尼纶厂这个大品牌,增强了川维厂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如果是这样,将标题改为《坚持诚信营销

打造川维品牌》岂不是更好一些?

四、贬词褒用,易生歧意

标题中使用贬意词以作褒用,这也是有不少例子,如过去在报道雷峰时,有的报纸曾用“社会主义的傻子”作为标题,这是典型的贬意褒用。近年也有的媒体用“社会主义的守财奴”为题来报道为国家为企业把住财务关的典型人物,这也属此例。如果用得好,这样的标题也会起到好的效果。但是,无论是“傻子”还是“守财奴”都属于人的范畴。而若用动物来比喻人,我觉得就有些不雅。如3月20日三版《石化语丝》栏目中的一则标题:《像牛一样苦干

像狗一样忠诚》,就应商榷。文中说集团公司领导在会议上深情寄语审计工作者要“像牛一样苦干,像狗一样看家”,还说国家审计署审计长说,“审计就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这些话听起来都不错。但在我们的报纸上公然打出这样的标题,总是让人看了不太舒服,尤其那些专业人员看了心里更是不爽。我遇到机关的一位干部对我说,领导在会上说说也就算了,你们报纸为什么还白纸黑字地写出来?可见,这样的标题容易令读者产生歧意。

一份报纸能做出一些令人感叹的好标题,说明这份报纸成熟,有较高的质量和品位。而所谓好标题,叶春华在其《新闻采写新编》中曾概括为:“就它的生动而吸引人讲,它应该使读者一见倾心;就它的简洁明快讲,它应该让读者一目了然;就它忠实于新闻事实讲,它应该是一片丹心;就它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讲,它应该是一语破的;就它的笔触犀利讲,它应该是一针见血;就它的逻辑说服力讲,它应该是一言九鼎;就它所提供的信息含量讲,它应该是一以当十;就它的含意深刻讲,它应该让读者一唱三叹;就它给读者的印象讲,它应该是一曲难忘。"

期望我们《中国石化报》能制出更多这样的好标题。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