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

用“亲”与“清”破除政商扭曲互动

来源:解放日报  更新时间:2016-03-16 11:21  作者:刘哲昕  责任编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关于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讲话,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政商关系都是一个热点话题,但究竟应当如何理顺政商关系,依然众说纷纭。这背后,其实是社会各界对于构建良好政商关系的积极期盼。

认识资本合理性的一面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描述是这样的: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而言,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这不仅指出了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应有的交往方式,还从根本上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与资本之间的关系,是当代共产党人在对待资本问题上走向成熟的最好体现。

事实上,关于资本,共产党人的认识是逐步递进的。共产党人诞生于对资本的批判之中。只要看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当年欧洲工厂的描述,就会理解这种立场的必然性:“他们在整整10年内,每天用10小时从那些必须靠人放到凳子上才能干活的幼童的血中抽出丝来。”“如果但丁还在,他一定会发现,他所想象的最残酷的地狱也赶不上这种制造业中的情景。”正是基于对资本的深刻而痛切的认识,共产党人才会自诞生之日起就选择了自己的立场――批判资本,消灭私有制。

然而,唯物辩证法也告诉我们,不能如此简单地看待共产党人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在经历对资本的简单否定之后,共产党人开始重新认识资本的合理性和进步性的一面。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曾批判过对资本的简单否定:“这种共产主义――由于到处否定人的个性――只不过是私有财产的彻底表现……粗陋的共产主义……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

历史证明,改革开放的成就是巨大的。在这一伟大进程中,蓬勃发展的民营资本不仅贡献了超过一半的推动力,其存在本身也极大地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与创新。可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民营企业家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使用资本不等于投怀送抱

然而,合理使用资本积极性的成功也遮蔽了一些人的眼睛。学会招商引资,于是便习惯了与老板们觥筹交错、称兄道弟;学会“与资本共舞”,于是便在舞步飞旋中拜倒在资本的石榴裙下。这些现象的发生,与有些人忘却自己的立场有关。共产党人使用资本,绝不等于要投奔到资本的怀抱中去。资本具有逐利的本性,也天生具有强大的异化能力。这种异化不仅可以作用于劳动,还可以作用于人,更可以作用于权力。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揭示的那样,当资本遭遇权力,“并不因此直接得到政治权力,这种财富直接和径直提供给他的那种权力是……不可抗拒的购买的权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民营资本与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这种异化现象早已发生,许多官员与民营企业家不是相敬如宾,而是勾肩搭背。近年来反腐败斗争的巨大成果,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希望,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二者之间沉淀多年的扭曲互动。这种扭曲互动不仅导致了“政”的腐败,也伤害了“商”的能力。许多民营企业家不再专注思考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而是琢磨如何从政府那里获得垄断资源,以及迅速获取垄断式利润。

避免资本的异化需要共产党人坚定立场。共产党人的立场是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不是空洞的政治说教,而是共产党人最本质、最坚强的基因,也是共产党人最终能够驾驭资本、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根本保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共产党人既然有着博大的胸怀,那么就不会拒绝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任何有助于增进人民总利益的发展手段;“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共产党人既然没有过当的私欲,那么就一定能够妥善处理好与民营资本的关系,就一定能够建构起“亲”与“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在走过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和付出无数代价后,是到了学会辩证对待资本的时候了。(作者:刘哲昕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