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

基层组织如何在依法治国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6-12-14 09:28  作者:马洪旗  责任编辑:

 

风凰办事处党委书记 马洪旗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基层组织依法治理体系的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把“全民守法”作为法治工作基本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基层组织要站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定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树立全社会法治意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基础作用。

作为基层组织,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建立基层组织依法治理体系,努力提高依法治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坚实基础。

一、加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

(一)提高思想认识。

基层组织必须充分认识法治宣传教育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十八届四中全会给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和提出的新要求,切实增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基层组织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贯彻落实同政法综治维稳、城市管理、征地拆迁安置、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完成好法治宣传教育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加强队伍建设。

法治宣传教育队伍是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组织的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社区和辖区“两新”组织等都要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配齐配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专兼职人员队伍,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大力加强普法志愿者建设,进一步提升志愿者在普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强化协调联动。

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的目标要求,需要进一步强化协调联动,加大协调推动力度,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狠抓落实,通过发挥基层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突出重点,采取措施,攻坚克难,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四)建立健全机制。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办事处、社区、小组和各类社会组织在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中的职能和作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宣传法治的合力。积极落实各自的普法责任,形成社会各层面共同参与法治宣传的良好氛围,逐步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

二、全面贯彻落实“六五”普法,强化基层法治宣传教育

(一)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总书记考察云南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工作确定了目标和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基层组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依法治国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来研究、谋划各项具体工作,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切实加强服务和促进全民普法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把依法治国理念贯彻落实到基层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当中。

(二)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

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论体系为指导,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基础作用,教育和引导居民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加大宪法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推进宪法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围绕服务和改善民生开展“六五”普法。

以“六五”普法工作为平台,围绕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禁毒防艾、计生服务等重点工作,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服务群众的法治观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增强社会参与度和知晓率,实现“六五”普法目标。

三、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突出法治理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以社区为平台,强化排查化解。

围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的,推进社管综治网格化建设,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社区为平台,形成社区民警、司法调解员、社区工作人员联合的政法综治维稳工作组织体系,加大对各自辖区矛盾纠纷、信访维稳排查调处力度,一抓问题解决,二抓排查,三抓疏导化解,四抓评估,五抓打击。通过“五抓”,确保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解决,矛盾纠纷得到及时调处。

(二)健全各项制度,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严格落实信访包保责任制和风险金制,定期召开信访联席会,建立月排查制度,全面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健全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健全矛盾纠纷大调解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综治信息平台建设,落实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推动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有序发展,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区域和突出问题经常性排查活动,做好排查记录,对排查出来的治安混乱区域和突出问题,制定整治方案,进行有效整治。

(三)加强基层建设,突出服务管理重点。

大力推动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开展防邪反邪工作,创建无邪教社区。以社区为块,条块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平台,形成联调机制。同时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小组,负责各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普法宣传等工作。综治成员单位要按要求参加综治维稳工作会议,落实综治维稳工作部署和督办事项,认真排查、分类梳理、研究制定包保措施和方案,特别是热点难点信访案件,要切实落实包保责任,责任到人。要对辖区内新产生的信访问题及时调处,坚决不允许因工作不力、方法措施不当,将问题积压、激化矛盾,或出现越级上访事件。各社区要加强流动人口、加强特殊人群、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服务管理工作。

(四)以基层组织依法治理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信访、反邪教警示教育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把法制宣传融入化解矛盾纠纷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深入开展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一)全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基层组织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开展全民法治宣传教育,让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向基层延伸。基层组织要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教育引导辖区居民树立宪法意识,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自觉履行维护宪法尊严。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用法律的权威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以法治的力量推进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三)加强基层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建立学习制度,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丰富领导干部学法内容,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法律素质。扎实有效推进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增强基层干部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四)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

把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指标,在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企业、文明家庭、文明市民创建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进一步深化依法治理工作,着力深化依法治办的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符合实际的依法治理工作,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深入。要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诚信建设,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五)加强特殊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

针对青少年、农民工、企业等特殊群体,将学校的法制教育融入校内校外和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保证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教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依法维权意识,提高广大农民工的法律政策水平,开展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培养依法维权能力,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确保安全生产和保障生产质量。

(六)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坚持群众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法治宣传教育落实到基层。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社区文化融合发展,丰富法治文化产品。因地制宜建设法治宣传阵地,利用各种社区活动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把法治理念融入社区群众文化生活之中。通过公益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公益法治宣传在公共场所的延伸覆盖,增强公益法治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积极引导社会法治风尚。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