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昭阳

龙云:昔日“云南王”

来源:云南日报网  更新时间:2007-03-26 17:03  作者:作者:甘雨 编写/  责任编辑:

 

  从士兵到将军


    龙云, 1884年11月19日生于云南省昭通县炎山区松乐村下营盘,原名登云,字志丹,彝族。
    龙云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拳脚。凭着一股正气,他靠一身精湛武功,只身闯进绿林头子“顺江王”余海山的老巢,一举杀掉余贼,为民除害,威振金沙江两岸。
    1911年,龙云与好友邹若衡、卢汉在四川加入了魏焕章的反清部队。1911年底,魏焕章、龙云等率部百余人投奔滇军谢汝翼梯团(相当于旅)。从此,龙云正式加入了滇军,开始了他不同寻常的一生。
    1912年5月,龙云、卢汉等被送进云南讲武堂第四期学习。龙云学骑兵科,卢汉学步兵科。
    1914年,龙云讲武堂毕业后,分回昭通独立营任少尉排长。1915年,龙云被调回昆明到唐继尧身边,任中尉副官,并迅速得到唐继尧的喜欢和信任,当上了都督的警卫部队“亻次飞军”大队长。
    护国战争后,唐继尧走上了拥兵自重的军阀道路,妄图占领贵州,控制四川,独霸西南。1920年底至1921年初,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联合叶荃的第八军,通电请唐继尧下野。1921年2月28日,顾品珍率部进入昆明。唐继尧被迫辞职出走香港。
    1921年夏,唐继尧策动广东广西的滇军返滇夺权。龙云被委为前敌司令并任第一军军长。1922年3月,唐继尧复辟成功。龙云被任命为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驻守昆明,成为滇军实际上的二号人物。
   

  “云南王”


    1924年初,唐继尧扩军成立“建国联军总司令部”,编制14个军,龙云任第五军军长。同年底,唐继尧勾结陈炯明,合谋出兵两广,阴谋推翻广州政府,组织南方政府。1925年,唐继尧兵分两路入侵广西。1925年3月下旬,局势发生逆转,滇军败退云南。龙云的第五军保留较为完整。但唐继尧担心尾大不掉,撤消了包括龙云在内的各军番号,将兵权全部交给其三弟唐继虞。龙云等人只领了个镇守使空衔。
    1926年底,云南人民反唐斗争高涨。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四镇守使顺势上书唐继尧,提出改组省政府,靠拢广州国民政府,还政于民的建议。遭唐拒绝。1927年2月6日,史称“二・六政变”,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等调兵逼进省城,对唐继尧实行“兵谏”,唐继尧被迫交出政权。
    “二・六”政变后,龙云、胡若愚之间为争夺云南的统治大权,矛盾日增。1927年6月13日深夜,胡若愚派兵突袭龙云住宅,擒获龙云,囚禁在五华山。
    卢汉等人逃出昆明,在楚雄等地集结兵力,在滇军老将军胡瑛的指挥下反攻昆明,营救龙云。胡若愚指挥失误,判断出错,率部撤离昆明,龙云得救,于同年8月13日出任代理省委员会主席,与胡若愚历经了三年的苦战混战,获得了最后胜利,统一了云南全省, 1928年底,南京国民政府发布云南省政府组织令,委任龙云为主席。
    从1931年起,龙云在云南站稳脚跟后,利用云南相对安定稳定、远离中原战乱、自成一体的优势空间,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整顿和改革,建设“新云南”,对东南亚各国采取开放政策,均收到了相当的成效,使地处边疆的云南成为民国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一个引人注目的省份,龙云也被称为 “云南王”。


  血战台儿庄


    将龙云称为“抗日英雄”毫不夸张。就凭两件事,他就足以担纲此誉。一是组织滇军20余万奔赴抗日前线;二是开辟滇缅公路,打通抗日的国际援华通道。
    1936、1937年“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的相继暴发,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龙云在继续拥蒋的同时,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爱国主义思想日增。1937年8月,龙云在南京参加“国防会议”的途中和会议中间会晤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中共代表,双方开始建立联系渠道,并逐渐坚定了他抗日的决心。
    1937年9月9日,龙云一身戎装,誓师巫家坝,滇军首批第60军4万余官兵浩浩荡荡步行1000多公里到达长沙集结,随即奔赴坑日前线台儿庄。此时的台儿庄战事对中国极为不利,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在节节败退的同时,位于台儿庄左翼的汤恩伯部听说滇军即将来到,立即撤出了阵地,于学忠部见状也连忙向南逃窜。日军乘机组织3万多兵力象潮水一样涌进缺口,孙连仲部面临全军覆没。滇军就是在这样的危急关头,甚至还没来得及将机枪从马背上卸下来就与日军遭遇。英勇的滇军战士前仆后继,与日军展开了反复肉搏,没有一个人因胆小而退却,没有一个人因怕死而逃跑。尹国华全营500人,在战斗中仅一人生还。一八四师的一员虎将王秉障,用刺刀挑死十多个日军后,胸前中弹,他硬撑着走到师长张冲面前说:“请师长检验,子弹是不是从前面进去的。”原来张冲在抗日誓师大会上曾说过:“我们彝族老祖宗治军有个规矩,前面有刀剑伤者,奖;背后有刀剑伤者,刀砍其背;我们一八四师决不贪生怕死,做脊背挨子弹的逃兵,谁给老祖宗丢脸,军法不饶!”
    台儿庄战役胜利了,滇军威震敌寇,享誉华夏。但滇军的四万余官兵仅剩两万。8年抗战,龙云共向抗日前线派出20多万大军,滇军经历各种大战役20余个,并动员和组织全省军民投入滇西大抗战,共伤亡官兵10余万。这是龙云政治军事生涯中最为光彩和辉煌的一笔。
    三根鸡毛,一副手铐,修筑滇缅路
    1937年,龙云主动向蒋介石请命修筑滇缅路,打通抗日的国际通道。在资金、人力、技术、设备等等几乎都不具备的情况下,龙云用三根鸡毛,一副手铐下达筑路饬令。
    在国难当头时刻,为了抗日救国,云南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他们长途跋涉3天至5天,纷纷赶往筑路工地,平均每天出动11.5万人,最多时达20多万人,用了短短8个月的时间修筑了927公里的路面,滇缅公路全线通车。1938年5月17日至19日,英国《泰晤士报》连续三天发表文章和照片,报道滇缅公路的修筑情况,赞美“只有中国人才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做得到”。
    当我们今天重新来审视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不敢想象,如果龙云不下达筑路饬令、如果中国没有这条被誉为“抗日输血管”的滇缅路,中国的抗日还要继续多少年,中国还有多少人将遭受生灵涂炭,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还要经受多少波折……
    龙云是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


  光荣的爱国者


    在全面抗战的过程中,龙云逐渐认清了蒋介石的真实面目,他对蒋介石心存的若干幻想逐渐破灭,蒋介石限制、排挤、削弱地方势力的行为,加剧了龙云的不满。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中共云南地下党审时度势,积极做争取龙云的工作。1944年底,龙云秘密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成为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分子。
    1945年10月初,根据蒋介石的指令,杜聿明指挥中央军包围昆明城,解除龙云的警卫部队和滇军守城地方的武装,史称“一O・三事件”。大兵压境,龙云被迫离开云南到重庆,就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的虚职,结束了统治云南长达十六年的历史,成为蒋介石笼中的一只老虎。
    1948年12月8日,在陈纳德等人的帮助下,龙云化装潜出南京来到香港。在被蒋介石软禁三年两个月后,龙云终于脱出囚笼。
    来到香港后,龙云站到了反蒋反内战的行列。他竭力策动云南起义,支持云南各方的反蒋斗争。1949年8月13日,龙云、黄绍  等44位上层民主人士,在香港发表了《我们对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明确宣布脱离国民党,痛斥蒋介石祸国殃民的政策,坚决表示归向人民。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龙云被列入75名特别邀请人士之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签名的公告中,龙云被安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1950年1月3日,龙云离香港北上赴京。抵达北京那天,朱德同志前来看望他。
    新中国成立后,龙云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1957年,龙云被划为“右派分子”。1962年6月27日,龙云因急性心机梗塞逝世于北京,享年78岁。6月28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宣布摘掉龙云的“右派分子”的帽子。组成了以陈毅副总理为主任委员的龙云治丧委员会。周恩来、彭真前往吊唁。7月3日,陈毅主持公祭仪式,刘文辉致悼辞,悼词中说:“龙云的一生为国为民,光明磊落”。作为前国民党的高级官员,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实属罕见。公祭后,龙云的骨灰安放八宝山革命公墓。
    1980年6月,中共中央对龙云被错误处理为“右派”的问题予以改正,恢复名誉。龙云的一生,正如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在1984年11月19日龙云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所说的“龙云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和爱国将领,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人,他同中国共产党有多年合作的历史,是我们党的一位真诚的朋友,他对人民的事业有过重要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一个光荣的爱国者的一生。”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