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昭阳

梦想起飞的地方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8-05-14 17:22  作者:李晓波  责任编辑:

梦想成为一名教师,是多年家庭熏陶教育的结果。我父母都是教师,母亲教小学,父亲教中学,从教42年。他们把一生都托付给了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没有想到我长大以后教了大学。我出生后才发现,与其他家庭相比,我们家似乎少了一个关键人物。这个人就是我爷爷。我爷爷哪里去了?他是干什么的?从父亲的讲述中,知道了爷爷是在我父亲十三岁那年就离开了人世。爷爷生前也是一名教师爷,教育桑梓,名冠一方。生长在这样的家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我的职业选择,我不想当教师都不行,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命吧!

    一九八三年的夏天,我考入云南师范大学政教系,开始了四年的大学之旅。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师范大学,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一九三八年,其前身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一九四六年,组成联大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独立建校,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一九五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一九八四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这里培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高考时填志愿,由于我喜欢历史且高考成绩较好,所以我填写了师大历史系,渴望成为司马迁“第三”。可阴差阳错被政教系招生的同志像“抓壮丁”一般“生擒”去学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东西”,让我着实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缓过神来。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为了不让“特长”一栏空着,我就填写了“篮球打得相当精彩”的“炫耀”之言,没有想到当时政教系正准备在新生中物色一些篮球人才,就把我给“抓”去了。是篮球改变了我的专业,是篮球改变了我的人生航线。

    师大的篮球氛围比昆明其他高校要浓烈得多,水平也高得多。因为学校设有当时其他高校没有的体育系,体育系的学生人高马大,篮球水平自然就比其他高校要高得多,喜欢篮球的人也就更多。打篮球、看比赛成为师大学生们的最爱和宣泄青春的最好方式。学校每年的“五四”青年节都要组织“三好杯”篮球运动会,以丰富那个时代枯燥的文化生活和“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一九八四年五月,新一届“三好杯”篮球赛即将打响。这次比赛出台了一个新规定,全校各系上场队员中必须有一名八三级的新生参加。这是云南师大建校70年中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特殊规定。我是这一规定的最大受益者,这一规定放飞了我的篮球梦想。没有这一规定,按照我当年的水平,是进不了系队的,进不了系队当然也就无法进入校队,只能成为观众席上的拉拉队员,任凭我喊破了嗓子,也不会有人同情我、怜悯我,最多表扬我是一个集体主义思想好的学生。更不会因为在拉拉队里的突出贡献而把我破格选入系队、而后进入校队的大门,也就没有球迷给我的“篮球王子”的名份,我将永远在一个“不太好”的篮球场(好一点的篮球场一般都是校队的训练球场)上打打半场,成为一名技术“三流”、体力“四流”、战术“五流”的业余篮球爱好者。这次特殊的规定使我不仅被选拔进入系队担任组织后卫(决策、发动、协调、沟通、指挥、执行、贯彻等职责),参加了所有的比赛,并夺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而且在比赛后被校队的教练力排众议选中,说我极有组织天赋、“领导才能”和培养前途,被召入师大校队,担任组织后卫和队长,开始了我篮球生涯的历史性转折,我的篮球之梦开始起飞,大学四年,我的篮球技战术水平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个变化、一年一个突破,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里程碑式的阶段。

    我所在的政教系男子篮球队是一支技术型、创新型、智慧型球队。这与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专业有很大关系,也与我们学以致用的水平和能力有很大关系。“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篮球比赛中完全适用。一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东西都被我们挡在了历史上,挡在了篮球之外,我们从专业知识中不断汲取智慧的营养,用以指导篮球比赛。我们可以恰当地、游刃有余地把握和处理好小与大、快与慢、灵与笨、准与不准、局部与整体、攻守平衡等关于“度”的哲学命题。其实,篮球比赛就是这些哲学命题以及很多人生感悟的载体之一与外化。我们开始越发喜欢研读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书籍。你想想,既然选择了政教系,就必须规规矩矩地学习这些专业书籍,“喜欢也要读,不喜欢也要读,管你喜欢不喜欢都要读”。打篮球倒是小事,考试过不了关才是大事。在认真阅读这些在别人眼中认为是没有多少实践意义和抽象的经典著作中,我们弄懂了马克思主义不仅可以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可以用来指导打篮球、指导人生。这倒是一个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啊,马克思主义本来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武器。从此,辩证思维的方式代替了传统思维模式,先进的思想理念取代了落后的思想意识。从中我们找到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找到了篮球比赛中战胜对手的思路与谋略。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篮球经”。我们打球开始超越年轻,走向成熟,不再毛毛躁躁,判断变得越来越全面,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计谋变得越来越“狡猾”,头脑变得越来越冷静,打球变得越来越智慧。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打比赛,对手一看到我们,就想起了“马恩列斯毛”,担心又被我们使用什么战略战术所击倒。

    经过一年多的磨合,球队配合更加默契,政教系男子篮球队很快形成了“小、快、灵、准”的球队风格。“小”是因为球队队员身材不高,全队平均身高不到一米七五。而我又是“拖全队身高后腿”的核心队员,一米六六。实践证明,我一旦不在场上,全队就六神无主,很难组织好有效的进攻,兵败如山倒,仿佛没有灵魂似的。潘长江的小品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浓缩的都是精华”,肯定是在表扬我们这支球队。没有办法,学哲学的一般智商都高,就是善于以小打大,球迷们经常调侃:“大人”也有打不过“小人”的时候。“快”是指攻防转换速度快。说实话,不得不快呀,面对比我们高得多的对手,如果速度不快一点,肯定是被别人打得头晕而不知道别人姓什么、自己又叫什么名字。记得一句话,叫“先下手为强”。所以,打快攻、以快制高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灵”就是审时度势,富于变化。这也是我们的强项,刚学完《毛泽东思想概论》,我们就活学活用、理论指导实践,把毛主席的军事思想运用到了篮球场上,那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攻”,常常令对手顾此失彼,举手投降。从此,《毛泽东选集》又成为我们精读的书籍,在师大“篮球界”掀起了一股学“毛选”的热潮。“准”就是投篮准。别看我们身高不高,但传球技术一流、运球技术一流、突破技术一流。个个都是中远距离投篮的好手,运球传球好似魔术师一般出神入化。这都是高个子们惹的“祸”,谁叫他们不准我们在篮下投篮呢,逼得我们只好苦练外线三分和其他外线技术,把他们“投”得找不到北。一旦他们扩大防守,全线压出,此时,他们高大的身躯移动缓慢,步伐笨拙,就该品尝被我们犀利的突破了,结果被引以为自豪的身高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这就是篮球比赛中的辩证法。为此,球迷经常说我们像耍猴似的打球,以“挑拨并离间”高个与矮个的关系,使得我们有时不得不有所收敛。我们过瘾得很,他们痛苦得很。实践一再证明,篮球技术从来都是由矮个子球员推向前进的!在师大读书的四年,政教系男子篮球队获得一次季军、一次亚军和两次冠军。

    我所在的师大男子篮球队,是一支骁勇善战的球队,令很多高校篮球队望而生畏。这与我们球队的人员结构有关。师大校队,人才济济。先说组织后卫的我,当时昆明所有高校的组织后卫都没有我矮,这就是特色。一般来讲,一支球队里一旦发现有一个矮个子球员,你就要注意了,他肯定不是等闲之辈,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万万不可轻敌和麻痹大意,否则,是要吃大亏的。两个前锋,身高一米八二,都是三分“杀手”,不亚于昭通的“李肝炎”,中锋身高接近一米九,能里能外,身材不次于昭通的“巨无霸”阿吉和刘凯。师大男子篮球队的队员虽高的高、矮的矮、胖的胖、瘦的瘦,但都各怀绝技,各司其职,各展其能,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如果你问我,这支球队到底有多强?我可以告诉你,反正当时的师大体育系篮球队一般是打不赢我们的。这是师大体育系建系以来最不幸运的事情,也是我们公共系篮球队建队以来第一支能打败体育系的球队,不了解的人还以为我们才是体育系的篮球队。为此,体育系球队经常不服输地找我们同室操戈,打得两败“俱伤”,“大伤”和气。虽磕磕碰碰,但友谊长存。毕竟都是同学,毕竟都是篮球兄弟与朋友,我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在他们的陪练中提高的。他们居功至伟!

    大学四年中我不仅在篮球技战术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在专业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师大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民主与爱国精神深深地塑造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灵,激励着我们去点燃自己亮丽的人生。彩云之南,彩云飘飘。云南师大,我梦想起飞的地方。教师之梦、篮球之梦一同翱翔于人生蔚蓝的天空,去拥抱太阳,去迎接彩虹!

    今年是师大建校70周年,已经在外奔忙了二十一年的我,依然忘不了那段难忘的青春时光,依然忘不了让我梦想起飞的地方,忘不了那种“家”的感觉。成长的岁月掩饰不了曾经青春的脚步,鬓角的斑白掩饰不了曾经激情的黑发,身材的变形掩饰不了曾经驰骋的风采。母校的兴旺发达,母校的青春永驻,是每一个学子心头永远的牵挂。我的母校,我快乐的源头。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