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昭阳

作家刘平勇:抱诚守真 勤学立身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8-01-19 11:24  作者:彭沁 曹斌  责任编辑:

 

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把一片深情深深地融入这片黑土地,他的作品和他的人一样,散发着纯朴的泥土气息,他常说,一个农民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不可以忘本,就算离乡,也要知道身后故乡的井在哪里,知根不忘祖,才能认清眼前的方向。他就是昭通本土作家――刘平勇。今天的昭阳家风,我们一起倾听抱诚守真、勤学立身的故事。


帮着父亲干农活


和父亲拉家常

刘平勇,云南昭阳人,出生在昭阳区乐居仁和村刘家营,在《中国作家》、《北京文学》、《当代小说》、《边疆文学》等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100余万字。出版散文集《行走的草垛》、小说集《另一种悬崖》、《一脸阳光》、《因为有爱》等,现供职于昭阳区党史研究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昭通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昭阳区作家协会主席。

在刘平勇的记忆中,小时候生活困难,买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后来长大了,参加工作以后,可以不用四处找书看,可以读大量的文学书籍,顿时觉得自己的眼界开阔了,学会领略和欣赏文学作品的意境,懂得思考眼下的生活。再后来,他开始不满足于阅读和欣赏,而是学着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把自己生活中经历的有趣事写出来,变成文字。于是,刘平勇开始了写作之路。

一个作家的背后,隐藏着一块与之息息相关的土地,也隐藏着一群与之血脉相通的人,他们就是刘平勇勤劳善良、朴实勇敢的农民父母、兄弟姐妹。父亲用农民的厚道与淳朴给了他善良和真诚的基因,这是他认识世界的开始,也是表达世界的根本,他说要做一个言出必行的人,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懂得敬畏的人。刘平勇说:“走上工作岗位,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但是一想起我的父辈,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够把一个家庭的担子挑起来,我这些算得了什么?所以我在这个地方,就继承了父亲那个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装满着阳光,心中装着一种美好的希望,所以做什么事情我就可以把它做得挺好的。”

刘平勇爱阅读、勤于学习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年近74岁的父亲刘智华,父亲不仅经常翻阅儿子的书籍,还自学法律,并且要求刘平勇满足他去上老年大学的愿望。 刘平勇说:“ 我母亲过世之后,我父亲非常孤独。我就经常找一些书给他读,比如说《毛泽东传》,《邓小平传》,《蒋介石传》呀!读了这些书,他经常会和我感叹。他们那么大的名人,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生活的这些就算不了什么了,他从书中获取了他想要的东西。我就在想一个东西,父辈给我们一些美好的东西,他们年老了,我们这一代成长起来,我们要有也要用我们比较优秀的东西,也就是那种善的东西去影响我们的父辈,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美德循环,一种善良的循环,我想这个世界如果都这样会更好。

刘平勇的父亲刘智华不仅爱读书,还写得一手好字,刘平勇酷爱书法也是从小耳濡目染,受到父亲的影响。刘平勇说: 我觉得一个家庭当中,一个孩子的成长,最初的教科书应该就是自己的父母,我记得我的父亲虽然文化水平不是那么高,但他非常热爱写字,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我看到他写的那个毛笔字,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后来读小学、初中、师范,我都喜欢练习写字,直到现在我已经练书法有30年左右了,我不断的拓展不断的训练,书法已经成为我生命喜欢的一件事情,也许到了年老,还是会一直写下去,那就是父辈对我们的影响。

刘平勇的家就是这样,从父亲到他,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影响着。而今,刘平勇也是一名父亲,他时常告诫自己的孩子,做人惟有勤奋学习、真诚善良、不忘根本、吃苦耐劳才能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刘平勇说:从小我就跟孩子讲,一个人从小就要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心里面一定要善良要宽容,做事一定要执着。你心中有光了,你的光就会照亮他人,只要这样奋斗下去,为自己心中设计的那个目标去奋斗,人总会活得越来越好的,会活得越来越有魅力的,这就是一个家庭的传承,希望把这个美好的东西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刘平勇体会到了“勤学”的真正含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像一面旗帜一样引领着他不断前进,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累积的文学素养,也渐渐让刘平勇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人的修养也跟着提升,品质也得以升华。勤学立身、抱诚守真的信念激励着刘平勇勤奋学习、吃苦耐劳、真诚守信,更在不知不觉间浸润着他的心田,成为影响他一生的准则。

“家风”是一个家族价值观念的表达,优良的家风是做人的根本,而家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细胞。在刘平勇的文学作品中,家始终是他难以割舍的情结,在他的心里,家与国是永远联系在一起的。正因如此,悠久的昭通文化成为他创作的源泉,而他也时刻以宣传弘扬昭通文化为己任,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书法作品向世人展示着昭通作家明德惟馨。

(彭沁 曹斌 文 //图)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