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听八仙老人讲那过去的事情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8-07-30 16:52  作者:任天能 刘跃武  责任编辑:赵磊明

 1950年初,昭通即将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三师由威宁进入昭通,师部驻扎在守望乡八仙清真寺内,部队分别驻扎在水井湾老街、卡子、团山等地。现在,守望乡八仙清真寺已被列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听老人讲述

当年解放军住过的房子

回忆起当年解放军进驻守望乡八仙清真寺的情景,目前仍健在的一些老人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守望乡八仙13组的马光跃老人,今年已经83岁,据他介绍,1950年2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十五军四十三师先头部队从贵州省威宁县中水镇进入昭通,受到昭通县守望乡广大群众的热忱接待。部队分别驻扎在守望乡的水井湾、卡子、赵家院子、团山、营上、大院村等地。师部驻扎在八仙营清真古寺内。

当年,马光跃还是少年儿童,正在八仙清真寺内念经。他是老师带着去迎接解放军的。马光跃老人说:“解放军来的时候,我们在这里读书,在这里念经,那个时候我们都是十四、五岁。为什么解放军会来这里,这里过去是国民党员的基地,四十三师张师长他们来了就住在这里了。后来就喊,我们是人民解放军来了,我们就开始喊口号,‘一二三,三二一,解放大军算第一。’别的口号就没有怎么喊。”

据马光跃老人回忆,欢迎的时候,群众和学生手举红旗,聚集道路两旁,载歌载舞热烈欢迎解放军。当天,解放军就住宿在水井湾、大院村、八仙营等回族村寨。解放军当时给当地群众说,“不要慌,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

当时马光跃作为学生,由老师带着去迎接解放军,他看着解放军浩浩荡荡的进来,还牵着马,拉着八二迫击炮进来的。欢迎完后,解放军就分散到各个村子,师部的领导就住在八仙清真寺里面的两边楼上,他们作为学生白天也在清真寺里面继续上课。那个时候,很多人家给解放军送来了粮食,但解放军没有要,都退还给大家。群众抱来的柴禾,解放军用秤称量过后付给了群众钱。解放军认真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真正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八仙七组的董再银,今年已经78岁了。当年他才10岁,还未上学,他是父亲带着他去迎接解放军的。他看着的人民解放军是六列纵队进入清真寺的。董再银说:我们接的是第一批,第二批就是他们自己来了。第一批人完全都是干部。我们接来的那一批,一直是顺着甘河走的,枪都是亮闪闪的,刺刀也是上着的,扛在肩头上,背包背着,背包里面有一双鞋子,黑色的胶鞋。

董再银老人回忆,当时解放军进来的时候,没有吃的,就煮玉米稀饭吃。当时董再银也在场,那个事务长把面汤递给了董再银,董再银不要,解放军也不吃。直到董再银先吃了,解放军才开始吃稀饭。

解放军在八仙的3天时间里,董再银都看到他们在田野、树下进行训练。

董再银对解放军非常崇敬,现在他的腿脚不便了,可他硬要带着我们去看当年解放军住过的房子。我们在他的引导下,去村子里看了那土木结构的房子。六十多年过去了,群众仍然让那房子保存原貌,目的就是为了纪念解放军四十三师解放昭通的光辉历史。

如今,六十多年过去,烽火不再,而革命的火种仍在这里生生不息,仍然激励着马光跃、董再银这一代老人,激励着这块土地的人们继续前行,激励着昭阳人民为幸福和安定团结努力奋斗。

回顾过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铸就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昭通解放以后,各族人民又踏上新的征途,开创历史的新篇章。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有着如歌岁月的守望八仙群众,和全区人民一道,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继续我们新的长征。

(昭阳区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任天能  刘跃武 文/图)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