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弃旧迎新 王英芬和乡亲们一起向幸福出发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9-05-20 15:37  作者:张 燕  责任编辑:赵磊明

王英芬,靖安镇大坪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靖安镇是昭阳区最北部的一个二半山区多民族贫困镇,距中心城区28公里,有国土面积176.08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委员会,133个自然村,21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46854人,含汉、回、彝、苗、柯尔克孜、蒙古族六种民族人口。

大坪子村是离靖安集镇最远且海拔最高的一个村,海拔3198.4米,常年气温比昭阳城区要低5-6摄氏度。王英芬家就住在大坪子村的“老山上”,这里是村里自然条件最差的地方。


穷山“饿”水难出行

一如往常,早晨的大坪子村被浓雾笼罩着。雾气中隐着农耕的乡亲们,近身,才能发现。

临近饭点,王英芬扛起锄头往家赶,忙着回去给老人和孩子做饭,雾气在她头发上结成水珠,夹杂着汗水,慢慢浸湿了她的头发。一早上的劳作蒸发着头上的水汽,也突出了王英芬脸颊上高原人特有的那抹红。

王英芬家有5口人,靠着七亩山地“刨食吃”。虽然人不多,地也不少,但由于山高坡陡,土薄地瘦,再加上气候恶劣,只能种植荞麦和洋芋等高山农作物,一年辛苦下来,收入还不足五千元钱,仅够全家人勉强度日。特别是天旱的年头,别说望秋收,连吃水都困难。王英芬说:“靠天吃水,不下雨就没水吃。所以,洗菜的水要留着洗碗,洗过碗又要留着给牲口煮吃食。”

村里人出行走的是大家投工投劳,自主修建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从我们村去镇上,下坡走着省力些,都要近3个小时,回来的时候更费力,一直爬坡,4个多小时才能到家。遇到下雨天一步三滑更是难走。”王英芬讲述着出行的艰辛。

这样的日子被村里大多数人复制、粘贴。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1户。


          弃旧迎新 一起向幸福出发

为了帮助大坪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昭阳区委、区政府以及靖安镇党委、政府积极而为,按照相关要求制定了周密的计划,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帮扶措施,切实帮助大坪子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目前,连接大坪子村到靖安中心集镇的土路全部铺成了柏油路,大坪子村村内道路基本得到硬化,村里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

2018年,大坪子村王英芬等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拟集体搬迁至昭阳城区居住、生活。

“搬搬搬,搬去了怎么办嘛,吃棵葱葱、蒜苗都要自己花钱买,钱从哪里嘛?”得知消息后,一些年长的群众七嘴八舌地表达着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搬了好!这里有什么?真正的穷山‘饿’水。你们说得对,在这里吃点葱葱、蒜苗方便多了,园子里随便拔,去了以后什么都要自己花钱买。但是,在这里挣钱呢?整天的‘修地球’,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有个大病小灾的还要东家借西家借,连点医药费都拿不出来。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该减免的减免、该补贴的补贴…..我相信搬进城后政府不会不管我们,再说,我们还有双手嘛。‘树挪死、人挪活’,我要搬,我们大家一起搬!”王英芬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开导着那些不愿搬迁的群众。可仍然有些群众固守陈规,宁愿守在老地方,王英芬就亲自到他们家,悉心劝导。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8年12月,大坪子村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体搬迁至昭阳城区“幸福馨居”小区。

新环境、新房子、新生活,什么都是新的。

为了让大家尽快适应新生活,融入城市大家庭,王英芬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参加技能培训、带领乡亲们做手工挣钱,一样都没落下。

如今,大坪子村搬迁到“幸福馨居”的群众,有的外出务工,有些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挣钱、顾家两不误。王英芬在一家医院担任宣传工作,每月能挣到2000多元。

弃旧迎新,她们一起向幸福出发。

(昭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 燕)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