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记者日记‖我的贫困户不“贫困”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0-01-10 11:24  作者: 马 䶮  责任编辑:赵磊明

 寒冬的三棵树社区,天刚蒙蒙亮,一个身形瘦小的青年妇女骑上电动三轮车正往昭阳城区赶,她要到米线厂进货,然后再拉回社区变卖,她就是身患四级残疾的崔岗润。

今年39岁的崔岗润是旧圃镇三棵树社区6组的居民,因患有内风湿病落下四级残疾。家里共4口人,其中两个孩子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2015年11月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计划2019年脱贫。2017年11月继其他帮扶干部之后我也成为他家的又一位挂钩帮扶干部。初到三棵树社区,我想起了一句家装材料广告词“三棵树,马上住”,这不仅是因为“三棵树”是同音同字,关键在“马上住”。然而,贫困户崔岗润家的土坯瓦房并不能实现“马上住”,由于拆除重建工程因其丈夫曹勇在外务工暂时还没动工,一家4口人居住在老人的一间闲置小平房里,房子不大,但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和安全都没有问题。

 崔岗润卖米线

在走访座谈时,我和崔岗润边拉家常边讲政策,从人口谈到教育、从医疗谈到养老、从住房谈到安全、再谈到增加经济收入……我告诉崔岗润,一定要抓住国家扶贫的大好时机,把安全住房修好,同时要想办法解决经济收入的问题,有了经济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开销以及孩子今后上高中、大学的费用就不成问题了。崔岗润面带笑容满怀信心地说:“房子是一定要修的,只是他(崔岗润的丈夫曹勇)还在打工,我又bai脚kua手哩(方言,意为一瘸一拐,行动不方便)整不起,等他打工回来才修。现在政策这么好,有建房补贴,如果不修,我们就没有钱来修了。”她接着说,“经济吗,我家就着(被)我生病害了,地也种不了,班也上不了,就靠他一个人打工,还是有点凶(困难)”。  

崔岗润因患有内风湿病导致双腿变形,行走不便,除体力活、重活不能承担外,基本生活可以自理。她告诉我,病情严重时就要到昭通或昆明的医院检查治疗,好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对贫困户的报销比例高,达到95%以上,而且没有门槛费,减轻了不少负担,但还是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自费药的开销。我告诉她“困难是一定存在的,但有困难并不怕,只要心中有志、有信心,办法一定总比困难多,我们一起努力,相信一定会好起来的”。崔岗润说,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做手术,早点把病治好,她要为家里做点事,和丈夫一起承担家庭重任。但医生告知,内风湿这类慢性病非常难以根治,只能根据病情积极服药治疗,以缓解病情过早恶化,就算手术更换股骨,也要达到必须要做手术了才可实行,而且更换一次股骨所需费用也要十几万元不等,更何况她目前的情况不需要做手术。听了医生的话,崔岗润心里既高兴又沉重,高兴的是自己的病情没有恶化到必须做手术的程度,沉重的是自己不能为家庭承担重任,反而增加了负担。对于妻子的病情和想法,曹勇了然于心,他并不认为妻子给家里增加了负担,他说:“我是个退伍军人,我知道什么是担当和责任,她和我带着两个娃娃,吃了不少苦,是我没有照顾好她。”曹勇觉得,虽然妻子患了内风湿病,身体上存在健康问题,但只要心理是健康的,他就心满意足了,哪怕在外打工累点,心里也很踏实。对此,他不仅安慰妻子,还积极带着妻子到省城昆明最好的医院检查治疗,同时还不忘带妻子到公园浪漫,把和妻子游玩的照片在朋友圈分享。

对于贫困户,崔岗润和丈夫的看法很一致。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想成为贫困户,更何况是退伍军人,是“光荣之家”,他们从内心深处很感激党和政府的关怀。“吃水不忘挖井人,自从我生病落下残疾,政府就给了我家一个低保,现在又给我们建房补助,给我们修房子,真的是太感谢了。”,崔岗润激动地说。但她的丈夫曹勇似乎觉得很“丢人”,每次面对扶贫干部时都显得很腼腆,不好意思面对,总觉得从退伍军人变成贫困户很没面子,但他又很坚定地说:“感谢你们的关心,我们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早点脱贫,吃苦、劳累的事,我在部队就已经练好的了”。

扶贫要扶志,更要扶智,要让“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致富。对于曹勇家,志和智都不缺乏,“造血”的潜力不在人前也不在人后,还需要挖掘和帮助。针对生病和缺乏资金而成为贫困户的现实,按照扶贫政策,曹勇家应该扶、必须帮扶、马上扶,在扶贫路上不能让他家掉队,要把他们扶上马,赶上脱贫致富的大部队。在镇、村组织的技能培训、产业扶持以及医疗扶贫等方面,曹勇家也都积极参加,如实享受了相应的政策。2018年底,政府开展低保清零并重新申报审批行动,规范低保审批管理,让真正有困难的群众切实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按照政策,崔岗润此前享受的残疾人低保在此次行动中清零后需要重新申领,但碍于不会写申请,她及时联系了我。如实帮她写好申请后,让她签字按手印交到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如今她每月可以领到260元的低保金。为持续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昭阳区委、区政府多措并举,开展技能培训、产业扶持、组织劳动力外出务工、创建扶贫车间、创造公益性岗位等,把技能劳动力和弱劳动力人员输送到一、二、三产业发展中去,从事适合自身劳动能力的工作。曹勇具备进工厂干技术活的能力,可以输送到江浙一带务工,但他选择发挥建筑技能的长处,自主就近打零工,而且修建工程多,每天工资可拿到280元,甚至更高,这既可以挣钱还可以照顾家里。

整洁的家

鉴于崔岗润的身体行动不便,驻村工作队给他安排了相对简单的公益性岗位,从事社区的环境卫生打扫,每月可以领到500元的工资。小崔也觉得党对他们很关心了,现在72平方米的砖混平房已经建好入住,政府的建房补助款也存到了自己卡上,但这500元每月的公益性岗位她应该让给其他更需要的人。因为她觉得,一是自己行动不利索,在公益性岗位上,担心拖了别人的后腿,自己心里过意不去;二是虽然自己行动不便,但开电动三轮车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他要利用这个优势自己创业;三是受到丈夫退伍军人吃苦耐劳、实干、积极的作风的熏陶,自己不能等、靠、要。

再三思考后,崔岗润和丈夫一拍即合,毅然放弃公益性岗位,操起了自主在村里卖米线的活儿。从此,无论严寒酷暑,在三棵树社区往城区的道路上,每天总有一个身形瘦小的青年妇女骑着电动三轮车往返。只要骑上电动三轮车,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崔岗润就觉得动力十足、信心倍增,哪怕是寒冷的冬天,呼吸伴着白气,担她手握着的方向盘就会热乎,车上载着的米线和希望总在散发着纯香。崔岗润告诉我,她只要开着电三轮往村里绕几圈,米线就进了左邻右舍的锅里,钱也进了自己的兜里,每天最少要卖60斤米线,一个月轻松赚600元以上,自己能赚钱心里很踏实。

崔岗润是个很讲究的人,不仅门前的院坝扫得干净,自己也喜欢梳妆打扮,穿得很整洁。虽是有病在身,但面容红润,交流谈吐很灵活,总是一副笑脸。

谈到未来,他们有自己的打算。崔岗润觉得他家的房子就在公路边,下一步要利用位置优势开一个小卖部,让她的米线和更多副食品以及生活用品进入小卖部,她还可以骑着电三轮送货上门,既服务了群众又赢得了经济。曹勇则认为,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要坚持打工,用挣到的钱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如果两个孩子初中毕业成绩不理想,就送去部队当兵。

开小卖部简单、适用、宜于操作,但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我建议他们一定要让孩子多读书,至少要高中毕业,这样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考上大学,可以选择高校生入伍,去部队还可以考军校,就算参军但不考军校,退伍后继续读大学,而且享受应届毕业生、考试加分等政策,毕业有很多就业机会;二是如果考不上大学,也不想高中补习,那时候去入伍,文化素质相对高,有机会考军校,在部队也有很多晋升机会。平时要给两个孩子“打气”、鼓励,要对未来看得远一些、高一些,孩子的未来也要尊重他自己的选择。总之,一定要多读书,不能太早辍学,否则学历低、没有技术是不行的,面对科技、信息发展飞快的今天,不靠知识、智慧和技术是很难混社会的。曹勇夫妻俩接受了我的建议,还说:“等娃娃毕业了,一定要请你帮忙选个好学校。”我答应一定会帮助他们,至少会在志愿填报、专业选择、学校选择上提供最好的建议。坐在一旁静听的两个孩子,似乎有些懵懂,具体不知道大学和军队会给他们带来什么,但对于“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读书,读好书,将来当老师、或者当医生,也或者当科学家、当航天员,哪怕像我一样当个记者,也绝不会是下一个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的仔。”这样的鼓励和劝慰,他俩用一个“好”字作了回答。

“好”,多么简洁而又蕴含丰富的一句话。一个人好了就会带动一家人好起来,一个家庭好起来就会带动更多人好起来,更多人好起来了,国家也就国富民强了。就像曹勇夫妻俩,虽然家庭暂时是贫困的,但他们的思想不贫困,有自力更生的动力、有远景规划。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帮扶和自身的努力下,他们早已不愁吃、不愁穿,安全住房、就医、就学都有了保障,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010.34元。2019年11月,曹勇家通过党员、群众民主评议,达到了国家现行脱贫标准,顺利通过脱贫销号认定,如期光荣退出贫困户行列。在11月1日的党员民主评议会上,崔岗润高兴地说:“我觉得也该脱贫了,房子都修好了”。在《贫困户脱贫销号“双认定”表》上签字按下手印后,崔岗润一脸的满足,显得很轻松,摘掉“贫困”的帽子,心里如释重负。

脱贫不脱政策,再穷不可穷思想。未来“路漫漫”,祝愿我的“贫困户”,与家国一道“上下求索”,向着小康和幸福,前进、前进、再前进……

(昭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 䶮)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