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抗疫·脱贫·报告文学| 疾控卫士段爱迪:身居幕后 依然唱响昂扬的歌谣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0-04-08 22:53  作者:虎伶俐  责任编辑:虎伶俐


“当全国的目光聚焦在‘最美逆行者’的时候,可能少有媒体能看到疾控人的身影。可能疾控人无需逆行,因为疾控人始终冲锋在前;疾控人也无需赞誉,因疾控的职责就是身居幕后,负重前行。”

在1月30日昭阳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段爱迪的微信朋友圈,笔者看到了她抒写的这段文字,坚定又激昂。这段文字的背面,是一位昭阳疾控人真情流露下的无怨无悔。段爱迪微信朋友圈的头像,是她扎着小辫歪着脑袋、笑靥如花的爱女——年仅7岁的“小小何”。小姑娘的纯美笑靥,配上段爱迪坚定如斯的文字,默契地构成了一首为爱发声、与爱同行的战“疫”小诗。这不,年幼的“小小何”不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抗疫战斗么——“妈妈到底去哪了?”“妈妈我想你了!”“爸爸妈妈是不要我了吗?”这些稚嫩的话语,常常会瞬间戳痛段爱迪的心。无数年的默默坚守以及疫情发生以来的奋战奔走,段爱迪有太多太多的力量,其实就来自于目前这个二年级女孩的小小身躯。只是,妈妈可能一直没有直接告诉她,自己是有多么多么爱她。“这几天爸爸妈妈太忙了,过几天就回来看你,你乖乖的!” 段爱迪柔声安抚女儿,内心却五味杂陈、心痛异常。

提起孩子,段爱迪,这位生于云南大理、担任区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的“八零后”不时潸然泪下,觉得作为母亲,这段时间太亏欠了孩子。女儿向来乖巧,自出生以来就一直承欢膝下,从来也没有和父母分别那么久,也从来没有这样独立过:自己读书,自己吃饭,自己玩耍……看到女儿独自念课本的视频和照片,段爱迪止不住泪水奔涌而下。

2020年1月15日,随着全国疫情的发展,云南省召开了全省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武汉疫情、提出了全省防控工作要求。随后昭阳区疾控中心也在党支部书记康家荣的主持下召开了班子会和职工大会,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迅速组建了应急防控队伍,对全中心职工进行了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同步及时做好了消杀药品、器械、防护用品储备等工作。

1月28日,疫情如火,毕业于大理学院卫生检验专业的段爱迪在燃眉之际临危受命,负责采样组的相关工作及与凤凰山医院留观站的对接工作。面对大灾大疫,曾经过2009年“甲流”重大疫情洗礼的段爱迪毫不犹豫接下重担,毅然抛下天真可爱的女儿,舍弃一年一度返回大理陪年迈的父母欢度新春佳节的机会,带领全体检验科同事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全力以赴开展好疫情防控工作,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而当时,段爱迪一家即将载着一车子的年货和对父母满满的思念出发返回大理,猝不及防到来的疫情,让一切搁浅了。

“请问,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烧、哪里不舒服?你之前到过什么地方,接触过什么人?之后又打算到哪里去……”每天,辗转奔走于城区、坝区、山区、村落开展单调枯燥却繁杂无比的摸排、检测、流调、采样、送检……总能让段爱迪和同事们繁忙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作为科长、组长的段爱迪为了减轻同事们的负担,常常独自一人默默揽活上身,硬生生把自己从一个温婉可人的小女子“熬”成了果断刚毅的“女汉子”: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左右,除去吃饭的时间,睡眠休整的时间所剩无几。

咽拭子标本采集、送样是排除疑似病例的重要环节,关乎整个疫情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也是距离病毒最近的前沿阵地,偏偏段爱迪就每天带着战友们果断冲锋在这个战场、与“毒”共舞。“吃苦在前,敢为人先”,这是检验科同事对段爱迪的评价。因为面对高度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她总是身先士卒,主动上前,看似从容不迫地穿上隔离衣、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N95口罩、护目镜,再穿上鞋套、雨鞋,戴上两层医用手套,冒着被感染的极大风险,亲力亲为,对疑似病例进行咽拭子样品采样和流调、对亲密接触者进行溯源筛查。

疫情水深火热,危险长伴左右。每当段爱迪带领同事们完成一次采样任务时,大家的衣服几乎都会全部湿透,“像刚蒸完桑拿一样”;耳朵则被口罩带子勒得生疼,一时半会还会短暂失聪;护目镜等装备也在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段爱迪告诉笔者,其实采样的过程风险极大,需要和被采样者面对面零距离接触,此时采样者每一个张嘴的动作,都有可能在空气中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对采样人员造成传染。但段爱迪不曾畏惧,为了采集到高质量的标本,采样时她每次总会对被采样者进行示范:“别紧张,张大嘴巴,啊--啊!”随后把长长的棉拭子伸到被采样者靠近咽后壁扁桃体的两侧迅速地涂两圈,之后再迅速取出分泌物,整个动作快速流畅、一气呵成。疫情发生以来,对于这样的动作段爱迪再熟悉不过,因为每天她都得重复几十次。有时为了双保险,段爱迪和同事们还要多采一个痰液标本,而采集到一份合格的痰液标本可不容易,被采样者会被要求使劲地咳嗽,实在咳不出的时候,段爱迪和同事们就会帮助被采样人,在他的背部轻轻地捶几下。由于采样部位在咽喉,部位特别敏感,受到刺激容易咳嗽,所以近距离接触的话被感染的机会极大。有时在采样过程中,被采样者出现激烈咳嗽、干呕等症状时,分泌物还会飞溅到采样人员的口罩或护目镜上,此时她们随时都有可能被感染。在这样的一次次高风险样本采集中,在这样一次次与病毒感染的零距离的博弈中,段爱迪和同事们从来没有退缩过。面对汹汹疫情,他们必须始终肩负职责和使命,用生命去守护生命,因为他们是疾控人。

 “在检验科所有同事中,我年龄要大些,加之我专业对口,是唯一一个经历过2009年“甲流”重大疫情防控的疾控人,有任何危险,自然是我先上!”这是段爱迪的逻辑,作为科长、组长,她必须始终站在最前沿,为其他组员竖起一支标杆,带领大家克服紧张和恐惧,安心放心、有序有效工作。有时也会遇到不配合的家属,认为自己的家人接受排查、检验,作为一名疑似病例极可能会引发别人莫名的猜忌和异样的目光。这时段爱迪就会站出来,带领同事们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一遍又一遍地向这些家属们耐心地宣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知识,一点一滴地消除大家的误会,最终达到顺利检测、采样的效果。

整个检验科,仅7人,任务重到难以想象。因为每天都要带队深入城市各个社区、农村每个村社连轴转地工作,默默无闻的段爱迪时常一个人承担几个人的工作,一干就到深夜、到凌晨,在结束手里的工作后,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单位的临时宿舍稍事休整。由于防护用具紧缺,她就和大家一起,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投入“全天候”的战斗,坚持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只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搏斗。由于长时间穿着笨重的防护服奋战,整个人几乎 “全封闭”在防护装备里,大家的手经常被手套捂得发白起皱,脸上更是压痕累累,加之在忍饥挨饿的状态下持续超负荷运作,一波又一波的汗水时常浸透了大家的衣服。这对于身体不甚健硕、有些微微发福的“老同志”段爱迪来说,艰苦更不必细说。仅仅是刚脱下防护服,遇上一阵冷风袭来,浸湿的衣物就会令她感觉全身冰冷无比,仿若置身冰窖。在繁忙的采样工作中,汗水也常常浸湿了她的护目镜,令她眼前模糊一片。虽然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采样小组每次都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了采样任务,但长时间不能进食导致队员们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在脱下防护服时,段爱迪和一些同事都忍不住阵阵干呕,也吃不下任何东西,耳朵还出现了短暂的失聪:“根本什么听不见。”大家只能守望相助,互相搀扶着静静坐下休养片刻。这,已成为疫情发生以来段爱迪和同事们的工作常态。“我们只是想着能多筛查一个,周围的人们就少一分风险,我们要做疫情防控前线最棒的侦查兵!” 段爱迪坚定地说。

2月1日,经过地毯式网格式筛查,昭阳区突现两例确诊病例。那时段爱迪刚结束了一整天的采样、送检工作,正端起盒饭准备吃上一口,就立即接到紧急命令:武汉返昭人员中有两位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请及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闻讯后的段爱迪立即从座位上弹跳而起,她扔下碗筷,再度紧急集合队员并全员披挂上阵,在对队员们的装备情况进行细致检查并千万叮嘱相关事宜后,才带领队员们迅速奔赴龙泉花园小区,一丝不苟地开展检测、采样、流调、隔离、消杀等工作……加之还要安抚恐慌的群众、确保所有住户的生命健康安全,一系列工作完成后,东方既白。这时段爱迪才慢慢回到单位,端起早已凉透的盒饭吃上了一天以来第一口饭菜。那冰冷的饭菜,对饥肠辘辘的段爱迪来说,吃起来格外香甜。是的,就像她对队员们说的那样:“虽然这次检查出了阳性病例,但这是好事,说明我们的采样技术是过关的、是扎实有效的!”

针对疫情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昭阳区用一天半的时间建立了一所专门用来收治需要集中隔离的高度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及重点省份入昭留观人员的留观站,那就是之前提到的凤凰山医院。当时中心支部书记康家荣特别指定责任心重、工作扎实的段爱迪来负责与那里的医护人员衔接。留观站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安排流调、采样及消杀,只要医院有新收治的病人,段爱迪都要及时安排人员过去采样、流调。在医院里,消杀组24小时驻扎在内,只要有留观人员送进来,消杀组的同事就要赶去仔细消毒,他们的感染风险也是最高的。每次段爱迪和队员们进去采样时,都要反反复复检查一下防护装备是否穿戴好,心里也格外紧张。

当晚从龙泉小区撤离后,大家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凤凰山医院留观站时已是晚上10点,段爱迪和队员2人一组分成4组对两名阳性患者的7名密切接触者进行了咽拭子和深咳痰采样。其中一名阳性患者是武汉人,似乎对病情极为惶恐,对队员们的询问竟表现出了极大的反感和抗拒,无论大家怎么问,他始终一言不发。段爱迪心想,会不会是因为队员们都站在病房外,让独守一旁的他引发了恐惧感。于是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走到了他的身边,和他轻言细语地交谈沟通,终于用半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把此次流调工作做完。最终,这位密切接触者由最初的千般不配合转成了对大家的衷心感谢:“感谢你们帮助我克服了恐惧,我会积极配合治疗的。”这也让段爱迪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家只有多多换位思考,才会发现问题的症结,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让问题迎刃而解。当晚,等段爱迪和队员们完成工作再去市疾控中心送完样回到单位,已是凌晨4点。

2月9日,那天是令段爱迪陷入深深担忧与万般愧疚的一天。当天早晨起来天空就阴沉沉的,拿到采样名单后,段爱迪看到有西凉山地区的大山包、炎山、田坝三个山区乡镇的湖北武汉返昭人员需要采样。当时她还拿出手机看了一下天气预报:阴,雨夹雪、局部中雪,-1℃—5/℃、东北风5级。当时段爱迪就犹豫了,面对恶劣的天气,采样组今天要不要去采样呢,会不会碰上危险呢?但不去的话万一他们当中有一个是阳性患者可怎么办?在万般无奈之下,段爱迪给经常跑西凉山片区的驾驶员杜春明打了一个电话,问他像这种天气去西凉山有没有危险。杜春明告诉她说没问题:“趁今天天气还可以,怕明天路上凌滑就真去不了了。” 段爱迪说:“那我和你们一起去。”只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段爱迪没去成西凉山,却同中心主任范怀理一行去了旧圃、洒渔、龙泉、康态医院、凤凰山医院和市一院。当天下午4点多钟时,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这时范怀理叫段爱迪赶快打电话给西凉山采样组:让他们赶快回来,不要去了,因为路上太危险!结果电话打过去一问,采样组说早已联系了采样对象,说他们没事。范主任和范爱迪没办法,只能怀着焦急的心情继续当天的采样工作。在旧圃采完样时已是晚上8点,这时雨越下越大,可范爱迪他们还有龙泉社区的两名密切接触者及凤凰山医院的6名留观人员没有采样。虽然又冷又饿,但大家还是咬咬牙坚持把当天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这时回到单位已是晚上10点。电话一连线,西凉山采样组还在大寨。范爱迪的心开始紧张起来,特别是在看到他们发回来的照片时,看到道路湿滑、大家步步维艰,作为组长的范爱迪眼泪就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心里满满地充斥着一种负罪感:“因为工作,是我把他们置于险地!”在漫长的等待与不停的祈祷中,次日凌晨1点钟,西凉山采样组终于凯旋而归。这时段爱迪悬着的心才真正落地。泪水,再次在她的脸上肆意流淌。

2月12日,疫情指挥部再一次给范爱迪和组员下发了田坝、炎山、大寨采样名单。由于2月9日那天的经历还历历在目,满怀愧疚的段爱迪决定亲自走一趟,不再让自己的队员冒险。当天1点钟从单位出发,虽然艳阳高照,可是到了大山包还是看到到处都是厚厚的积雪。一开始路上还比较顺利,可是到了被当地群众称为“十车九不过”的漂白水路段时,只见路面上积满了厚厚的冰,人站在上面都难以站稳,何况是车?而道路的一侧则是深深的悬崖,一旦掉下去就是粉身碎骨。最为凶险的是,在狭窄的道路上还开来了一辆对头车,当时看到车辆歪歪斜斜地走着,段爱迪这才真的害怕了。还好驾驶员邹勇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他用娴熟的驾驶技术,把大家安全地带了出去,最终采样组历经千难万险抵达了炎山卫生院。当时已接近下午4点,段爱迪和同事们顾不上片刻休整,就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炎山的采样任务完成后她们又马不停蹄赶往田坝、大寨。到达大寨时已是晚上8点,此时大寨卫生院的院长和医生已在雨扉村的刺骨寒风中等待了将近两个小时。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后来竟连路上有无行人都看不清楚了。如何咽拭子采集标本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大难题。左思右想,采样组想到打开车子的大灯来照明开展采样工作,加之气候恶劣全身冰凉,采样的艰苦可想而知。采样完成后大家已是饥寒交迫,段爱迪和队员也被防护装备闷得说不出话来。但是那时大寨卫生院还有正在两个发热的、高度疑似病例的小朋友等着去采样,大家又紧急奔赴卫生院。


在大寨卫生院,采样完成后,段爱迪这才注意到临床医生只戴了一个简易的外科口罩,此外任何防护装备都没有。于是临走时,段爱迪把自己应急箱里仅有的一包一次性帽子和两个N95口罩留下给了卫生院的医护者们。从那天起,段爱迪走到哪里都会在应急箱里多放几个口罩和帽子,虽然防护用品对于她来说也很金贵,但至少她们还不至于紧缺到赤手上阵与病魔相搏。在大寨卫生院采完最后一个样并脱掉防护服返回到单位,又是夜里11点半。经过一天的颠簸,此时的段爱迪坐在椅子上的感觉都像在地震。

2月17日,段爱迪和同事杜娟像往常一样提着采样箱去到凤凰山医院4楼护士站时,只见管床护士只穿着一件简单的布质连体衣、戴了一个KN95口罩外加一个外科口罩。段爱迪很诧异,这样的装备太简单,根本起不到防护的效果啊。结果管床护士告诉她说,她们早已没有了防护服,到哪里也买不到,她们只能这样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段爱迪瞬间被感动到了:这才是真正的卫士,她们才是真正的以命换命啊!


在与凤凰山医院的对接工作中, 每天除了要开各种培训会、领物资、分组、打电话确定采样对象的地址外,段爱迪和战友还要亲自上阵采样。因为她深知,早一秒确诊,早一秒隔离,就少一份散播。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必须争分夺秒24小时连轴转,才有机会跟上疫情的蔓延之势。自1月20日采集第一份标本以来,段爱迪从未睡过一个囫囵觉、安稳觉,平均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时常忙得整天只吃一餐饭。这样的日子,段爱迪一直持续坚持到了三月初。

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段爱迪和战友们“不是在采样就是在去采样的路上”。她们的足迹遍布昭阳各个角落,特别是行业复工复产以来,段爱迪与战友们采样的对象除了留观站的集中隔离留观人员、居家隔离人员、密切接触者、各卫生院通过发热系统上报的发热病人外,还新增了大批复工复产人员、监管场所的公安干警及在押人员等,他们分布在昭阳区的各个地方,星罗棋布。为了不漏掉一名采样对象,不论山有多高、路途有多遥远、天气有多恶劣,段爱迪和战友们都要风雨无阻一路前行,因为万一个漏采,就可能是一个传染源,危害不可想象。截至3月19日,他们已对3740人进行了采样、送样及数据上报,共采集标本4322份,采样对象分别为密切接触者54人、医学留观人员1296人、湖北返昭(普筛)654人、发热门诊400人包括龙泉花园在内的小区以及复工复产、监管场所1336人,检测结果2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这样的成果令大家欢声雀跃,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因为她们将自己的血肉之躯站成了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坚实屏障。

在段爱迪与队友们为了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繁忙工作之时,任职于昭通市公安局、现挂职于巧家县某乡镇的丈夫何顺书也忙得几乎透不过气来,每天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的双重任务沉重无比,让他根本无暇抽身回来照顾家庭。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由于夫妻双方都坚守岗位,各自奋战在抗疫一线,7岁的“小小何”只能送到了姑妈家,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

段爱迪清楚记得,2月4日中午,她正在安排当天的采样工作时,家中老人忽然打电话过来,说孩子从早上起来后就一直呕吐并伴有发热症状,段爱迪心头一阵发紧。面对孩子在电话里哭喊着质问:“爸爸妈妈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段爱迪的心都快要碎了。故作坚强乐观的她勉强安抚了孩子几句,只能强忍心痛含泪请求孩子的姑妈带孩子去医院诊疗,自己却默默擦干眼泪转身继续投入战斗。当时正值疫情防控任务最重的时刻,她怎能抛下肩上的重担安然离开?面对同事们的关心询问,她也故作镇定若无其事地笑道:“孩子没事,她姑妈已经带去看病了。”由于当天采样的点居住格外分散,条件也十分艰苦,段爱迪把最重的活揽在了手里,才开始分配队员们的任务。但至始至终,孩子的病情一直让她阵阵揪心。直到后来确诊孩子没事,段爱迪一颗沉重的心终于无声落地。

疫情当前,作为疾控中心的一名排头兵,段爱迪舍弃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因为每天自己都处于被感染的风险之中,自战“疫”号角吹响,为了孩子、老人及隔壁邻居的安全,同时也为了随时能披挂上阵奔赴战场,段爱迪基本不回家,长期住在了单位简陋的临时宿舍里。一开始的几个星期,孩子每天晚上都会哭着打电话来说:“妈妈我想你,你快点回来呀!”段爱迪只能含泪告诉女儿:“你已经是大孩子了,要学会独立坚强。我和叔叔阿姨们在消灭病毒,等我们把病毒消灭完,你就可以和小伙伴们去上学啦!”懂事的小女孩为了等待妈妈,基本每天晚上都要熬到11点左右才去睡觉,有时会躺在床上一个人偷偷哭泣,只怕奶奶听到会担心。有时她也会问奶奶:“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令段爱迪心痛无比。有时段爱迪偶尔回家洗个澡,也只能戴着口罩离女儿远远的。“穿上防护服我就无法拥抱你,脱下防护服我就不能保护你。”这是每一位一线防疫战士的心声。每次女儿听说妈妈要回家,都会很激动地等待着,等妈妈回来,孩子会懂事地隔着几米的距离,把一些从在动画片里看到的有趣的故事说给妈妈听。

对于年幼的女儿,她是失职的母亲;对于年迈的父母,她是不尽责的女儿。“不是我不怕死,也不是我有多高尚,而是因我身上穿的工作服叫白大褂,我有责任和义务去完成我的这份使命。”段爱迪常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的感触,令人感动也让人敬佩。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她必毫不犹豫奔赴一线。她对得起的,是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是胸前熠熠生辉的党员徽章、是不辱使命的疾控人的身份、是守护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命健康的使命。

所学为苍生,铁肩担道义。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段爱迪和她的战友们不辱使命,不负韶华,自始至终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使命和和担当,谱写着一首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豪迈之歌。

(昭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虎伶俐)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