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云南昭通:“彝花绣”绣出美好生活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0-10-08 14:00  作者:赵磊明  责任编辑:赵磊明

 彝族刺绣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彝族服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昭通本土企业中云大慈集团与昭通市各级妇联携手,组织农村妇女在扶贫车间学习民族手工刺绣“彝花绣”。发展至今,中云大慈集团已培养出“绣娘”1000余人,高级“绣娘”的月收入高达万元。

彝族人民勤劳智慧、热爱生活,“彝族姑娘会拿针就会绣花”。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彝族刺绣文化。彝族刺绣历史悠久,针法独特,图案丰富,色彩艳丽,独具艺术特色和民族特色。2008年6月,彝族刺绣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彝花绣”是中云大慈集团和云南彝彩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民族文化新品牌。旨在吸收民族刺绣传统文化元素,传承民族文化,展现文化自信,设计和生产以家居、服饰、办公、旅游、生活等产品为主的民族刺绣生活用品。“彝花绣”以红、黄、黑为三大原色,具有技法粗狂、色彩浓烈、集中反映彝族人图腾崇拜、民俗风情的特点。

中云大慈集团在昭阳区旧圃镇世界彝都景区建设有一个彝绣馆,展馆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设有彝绣艺术陈列馆、彝花绣品牌展销大厅两个陈列展区,通过吸收彝族刺绣文化元素,着力打造 “彝花绣” 民族文化品牌,共同保护与传承彝族文化。

10月7日,记者走进彝绣艺术成列馆看到,里面的绣品丰富多样,除了服装外,还有包、鞋子、鞋垫、帽子、扇子、香包及丰富多彩的饰品,也有经过改良的挎包、挂饰、抱枕等实用性强的物品,民族特色十分鲜明。彝绣艺术陈列馆陈列着彝族各支系的传统及传承服饰、头饰和彝族工艺品。精美的“彝花绣”产品让前去参观的游客爱不释手,有的在产品前合影留念,也有的直接购买了带走。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彝花绣”不仅是精美的民族文化工艺品,也是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好产品。中云大慈集团与昭通市各级妇联携手,采用“公司+合作社+绣娘”的方式,在昭阳区旧圃镇、靖安镇和彝良县、镇雄县建设扶贫车间,吸纳当地农村妇女进入扶贫车间制作“彝花绣”。由公司邀请专业刺绣老师对“绣娘”进行免费的刺绣培训,并提供刺绣材料,“绣娘”按照绣样进行绣制,公司按照绣品的等级给予“绣娘”相应的工费。 一般情况下,按照初级、中级、高级“绣娘”划分,平均每月收入在1500元至10000元不等。让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务工,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在旧圃镇三善堂村彝家小寨子村,10余名妇女集中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做着刺绣。在她们面前,制作出的香包很是精美。“绣娘”陈文翠说:农忙时干农活,农闲时大家都喜欢集在一起绣绣花,拉拉家常,既可以相互交流技艺,增进感情,也可以互相照顾带带孩子。

据中云大慈集团董事长陈虹戈介绍,目前,公司已培养出“绣娘”1000余人,其中旧圃、彝良发界、镇雄尖山这几个扶贫车间的‘绣娘’绣工底子特别好,50%以上能培养成为中级‘绣娘’。公司目前在彝良县发界建设了一个500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扶贫车间集生产车间、绣房、展示区等功能为一体,主要生产家居饰品,比如桌布、窗帘、床品、围巾、鞋子、帽子等。她表示,“彝花绣”是公司着力打造的民族文化新品牌,公司将努力探索一条“公司+合作社+绣娘”的合作之路,把订单送到绣娘家门口,把绣品变成商品,从而实现稳定就业、脱贫致富的目的,让“彝花绣”走出云南、走向世界。

 (昭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磊明)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