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是这个理》:绿水青山人不负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网  更新时间:2021-10-25 09:29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虎伶俐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地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但是产业千千万,怎样才能走好产业振兴之路,促进民生福祉呢?

百姓故事,专家视角。由湖北省社科联、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联手长江云推出的系列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第35期:绿水青山人不负。这期节目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镇,看看这里的村民如何从生态移民走向“幸福小康路”。昔日瑰宝遭破坏 停止开发复生态

大九湖湿地是神农架“绿色奇迹”上的一块瑰宝,是湖北省内独特的亚高山泥炭沼泽型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这里环境优良,风景美不胜收。这片让世界瞩目的自然遗产胜地,却曾因乱砍滥伐和掠夺式的开发导致湿地面积萎缩、土壤污染、泥石流频发、生物物种锐减等生态危机接连暴发,大九湖水面一度几近消失,可谓是伤痕累累。湿地边的大九湖镇也曾是神农架全区最穷的乡镇,老百姓只能靠种田为生,收成不好的时候连吃饭都是问题,村民们尝试了很多产业,可收入依旧很微薄。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够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痛定思痛,大九湖镇决定从2006年开始全面恢复和保护生态。

生态要保护,老百姓也要吃饭,靠什么吃呢?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大九湖最大的特色就是生态,最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就是发展生态产业,走生态旅游之路。于是,大九湖镇全面停止了围湖造田等破坏性的开发活动,成立了旅游公司并打造大九湖的5A级景区,同时,引导老百姓开办农家乐,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创业增收。

整村搬迁护环境 特色旅游助经济

生态修复了,颜值回归了,人气自然也就来了,但过高的人气也是一种甜蜜的烦恼。因为游人太多,大九湖湿地承载力有限,环境再次面临污染危机。2013年大九湖镇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将居住在湿地边经营旅游生意的大九湖村进行整村搬迁,对大九湖湿地实施封闭管理。

覃万梅是土生土长的大九湖村人,家就住在湿地边,因为日子过得苦,她很早就外出打工,2010年她返乡创业,在湿地边开起了集住宿、餐饮于一体的农家乐,每年的收入不错,起初对于整村搬迁这件事很不情愿。转眼一年多过去,有些村民已经响应号召完成了第一批搬迁工作,而覃万梅仍在纠结,心中充满了疑问,从湿地边搬到20公里外的山下重建居所,那么远的地方,还能吃到旅游的红利吗?覃万梅做了两手准备,山上的店铺暂不搬迁,同时在山下以低价购买了一块地基,并在这里尝试着开了一家小的民宿,没想到民宿生意火爆,收益也不错,最终她也将生意从山上彻底搬到了山下。

在山上,整个大九湖村只有2000个床位,接待能力有限,搬下山后政府集中力量,在搬迁目的地建造了人文旅游景点坪阡古镇,以川陕驿道、盐道水街为主要风格,以盐道、兵戎、水街为文化要素,搭配高质量功能性配套设施,仅床位就增加到了1.4万张,全面提升了大九湖旅游接待力。在游客越来越多的新九湖,覃万梅也找到了新天地,舍弃了当时住宿、餐饮一体化的普遍模式,专注在“吃”上挖商机。2016年,她创办了原生态土菜馆,主推原生态农家风味的大九湖特色菜。当地政府每年还会请来专业老师对商家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一些新的经营理念和服务相关的规范等,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扶上马、再送一程”,政府的支持帮助为覃万梅的饭店发展按下了加速键,不到五年时间,她已连开8家餐厅。奶奶的土吊锅、爷爷的疙瘩火……她的餐饮店成为大九湖镇的网红打卡地。

因地制宜选产业 多措并举促脱贫

乡村要振兴,光靠旅游这一个产业还不够,产业兴旺的路要走得更宽更稳,势必要构建现代化的乡村产业体系。天麻炖土鸡是覃万梅店里的一道招牌菜,不仅味道好,食材也大有讲究,它的主原料天麻,正是大九湖的另一门致富经。

2015年,34岁的共产党员、退伍军人陈维方回乡创业,经过一番考察,他决定成立大九湖第一家种植中药材的合作社。可第一年种天麻,就因为技术不过关,投入的资金全都打了水漂。但陈维方没有气馁,又筹集资金并联系专家继续尝试种植,2016年合作社在天麻育种上取得突破,第一次在大九湖实现了人工大规模种植中药材,产品迅速销到了省外,而随着大九湖游客的增多,本地的消费市场也在逐渐激活。对此,当地推出了食材本土化的举措,组织村民种植养殖,再引导当地的商户和企业帮助销售,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山上发展旅游产业、山下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形成了“山上山下一体化产业发展”的合作模式。这样一来,不在大九湖做旅游生意的乡亲们也分享到了旅游发展的红利。

2017年,陈维方扭亏为盈,当年的净收入达到了30万元。与此同时,种植中药材的村民们也走上了绿树青山铺就的致富金光道。曾经是国家级重点扶贫村的落羊河村2015年人均收入仅为4500元,2018年村里摘掉了贫困的帽子,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3400元,是2015年的近三倍,带动了邻村村民共同富裕。

精神洋溢新风采 安居乐业享幸福

如今,大九湖的中药材、蔬菜、林果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蓬勃发展起来,构筑起生机勃勃的乡村产业体系,富起来的口袋提高了大九湖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改变了大家的精神面貌。川鄂古盐道曾是一条贯通川东和鄂西地区的经济大动脉,一度繁荣了神农架的历史。

两年前,大九湖镇尝试将这段历史搬上舞台,推出了以当地传统曲调为特色的“盐工号子”小型剧。身处傍晚的坪阡古镇,仿佛穿越回了过去,那一段背盐苦、吃盐难的艰辛时光……“盐工号子”的演出打响了大九湖镇夜间经济的“第一枪”,游客看得尽兴,大家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镇里趁热打铁,邀请专业编剧重走古盐道,重访大宁盐场,对大九湖盐道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并在去年正式推出了《盐道往事》大型实景演出。参与演出的演员上至70岁、下至19岁,全是来自大九湖镇的村民,演出基本没有酬劳,可大家对每场戏都很认真。演员们大多是文艺爱好者,过去生活苦,从早到晚都在田里忙活,并且交通不便,想看场戏都是奢侈。现在收入不愁了,大家便重拾爱好,装点幸福生活。在安居乐业的新家园里,不再困于生存的村民们有了更高的价值追求和自我实现。

持续发展抓核心 和谐共生是根本

守着神农架的绿色奇迹,既没有工业,也没有大面积农业,在这广袤的原始森林里,乡村该如何振兴?大九湖用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看似不可破的局,只要转变观念、抓住核心,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大九湖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的红线,紧抓主导产业,把生态旅游做大做强,使其成为促进大九湖经济发展、老百姓增收致富、乡村生态宜居的主动力。在湖北,越来越多的乡村像大九湖一样,把生态发展放在头顶,把民众利益放在心间,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