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发展特色旅游 推进产业兴区深化殡葬改革 建设生态昭阳文明昭阳扫黑除恶环保督察“回头看”昭阳论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新中国峥嵘岁月聚焦靖安安置区防控疫情 就业增收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百日巩固提升行动宣传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探访红色革命遗址COP15春城之邀北京冬奥会聚焦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牢记嘱托,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推进作风革命 加强效能建设廉洁文化牢记嘱托,沿着总书记指引方向看昭通网安法实施五年来走进县城看发展强国复兴有我喜迎二十大伟大变革•非凡十年献礼二十大•有你真好悦享丰收季•喜迎二十大贯彻落实反有组织犯罪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展播云南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风采二十大时光聚焦党的二十大喜迎二十大党的二十大精神线上学习课堂稳经济•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新春走基层牢记嘱托启新篇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聚焦昭阳两会聚焦2023年全国两会国家安全进网络主题教育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省级环保督察整改进行时聚焦南博会聚焦2024云南两会实干奋进再谱新篇——聚焦2024昭阳两会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

提高违法成本,让谣言止于治者

来源:央视频  更新时间:2021-12-28 16:07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加檐

社交媒体野蛮生长的“负”产品之一,就是网络谣言的泛滥。

当人人都获得通向公共传播的入口,每个人就成为传播链条中的节点。轻点指尖,“说你想说”,传播节点被触发,信息转瞬即可传遍全网。传播门槛几乎消失为零,使传谣成本极度降低,谣言传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与之相对,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谣言杀伤力呈几何倍数上升。网络谣言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其影响力也被无限扩大,一旦传播难以清除,对当事人的影响更难以消除,伤害更深。

社交媒体的强互动性,进一步加深、加剧了谣言的传播。在“吃瓜群众”的加工、评论下,谣言进一步“成型”,规模“体量”进一步扩大。风助火势,愈演愈烈。

近期几个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莫不如此,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几乎一夜之间演变成为沸沸扬扬的热点事件。比如一知名女演员遭遇网络谣言后,选择报警,但还有不少人仍相信谣言。面对悠悠众口,当事人百口莫辩。澄清会有时,相信很快公安机关将公布调查结果,公开谣言制造者的身份。相对于造谣,辟谣成本呈几何倍数增长,包括无谓消耗的社会资源,也包括对当事人已然形成的伤害。如任造谣者横行、任谣言泛滥,社会道德底线将被不断拉低,法治秩序也被无端践踏。

治理网络谣言,已经刻不容缓。

相比于其他犯罪问题,网络谣言因其制造成本低、传播成本低、取证难、缺少法律法规约束等因素,致使一些人铤而走险恶意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也成为网络谣言难以治理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成本低这一点完整地表现在生产、传播和违法惩戒等各环节,可谓层层失守,最终为造谣者打开了一扇便捷的天窗。

去年,杭州谷女士取快递时,被附近便利店老板编造了“女业主出轨快递小哥”的故事。谣言传播后,谷女士遭遇网络暴力,一度陷入抑郁。在警方对诽谤者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后,谷女士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最终,最高检介入后,由自诉转公诉。今年4月,该案件宣判,分别以诽谤罪判处二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经过十个月的抗争,谷女士终于维权成功。造谣者的无耻、传谣者的无知、受害者的无助、法规的无力,在上述案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国网络谣言的立法可追溯至2001年《刑法》增设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2013年两高的司法解释扩张解释了刑法条文,将网络谣言进行了司法上的犯罪化。2015《刑法修正案(九)》新增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将网络服务者纳入刑罚范围。而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可以科处相应行政处罚。”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第1024条也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法规不少,为何造谣者敢于以身试法、谣言泛滥现象难以根绝呢?面对互联网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法律体系存在不小的落差,处于不断查缺补漏、“亡羊补牢”的状态;而分散于不同法律制度中的条款,使制度法规碎片化,政府规制难以体系化,不同部门理解不一,执法力度亦不统一。

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导致对网络谣言认定标准区分度不够,造谣主体难以界定、法律适用不清;惩罚打击力度不够,导致量刑弹性过大未能形成有效震慑;各方力量未能形成治理合力,导致执行效果不理想。

对此,我们需要紧随和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脚步,适时制定治理网络谣言的完善法律制度,确立动态灵活的认定标准和恰当准确的刑罚幅度和内容,增强其现实可操作性。同时,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全社会必须通过多方协同的综合治理真正让法律发挥作用,落到实处。

面对网络谣言,我们除了要树立“谣言兴于愚者、止于智者”的自律意识,也必须建立 “法规止于治者”的他律规范,从制度和治理的角度去有效规范人们的言论边界和底线,切实营造不敢造谣、不能造谣的法治环境。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