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让老人安心、家人放心

来源:健康报  更新时间:2022-01-24 21:51  作者:郭蕾 谢文博  责任编辑:虎伶俐

家住内蒙古自治区的高奶奶最近闹起了“小孩脾气”,起因是女儿吕女士要带她去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高奶奶认为,自己平日里不出门,不与陌生人接触,十分“安全”。而其女儿吕女士则认为,即便不出门,也不能排除被感染的风险,接种疫苗才是最放心的选择。“我母亲年纪大了,患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吕女士说,“对于接种疫苗的问题,我们做儿女的也很纠结。一方面,希望她得到更好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担心她出现不良反应,造成二次伤害。”

吕女士的顾虑同样也是我国众多家庭的顾虑。近日,针对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必要性等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确保接种安全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2.64亿人,截至目前完成全程接种的超2.15亿人。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介绍,针对老年人基础性疾病较多、抵抗力较弱等特点,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各地从“便利”“安全”的角度出发,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接种工作。

崔钢表示,在确保便利方面,部分地区的接种单位设立了老年人接种“绿色通道”,并采用移动接种车等方式,提供多样化的疫苗接种服务,减少老年人等候时间。在确保接种安全方面,各地接种单位要严格按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流程和规范进行接种,做到关口前移,做好老年人疫苗接种摸底准备工作。

“接种前,各地通过社区居委会、老年大学、养老院、干休所、老年活动中心等单位,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具备接种条件的目标人数;再充分发挥老年人健康管理档案作用,结合慢性病管理等多种方式,摸清辖区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接种过程中,认真执行健康状况询问和接种禁忌核查,充分告知受种者接种疫苗品种、作用、接种禁忌、不良反应和接种后留观等注意事项。接种后,要叮嘱老年人及家属做好健康观察,同时,社区、村委会等要主动关心辖区内老年人,开展疫苗接种后的随访工作。”崔钢说,各地围绕老年人接种也要提前做好预案,加强医务人员岗前培训。

力争应接尽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表示,加快推进老年人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本人、家庭、社会意义重大。

各国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新冠肺炎患者平均死亡年龄在70岁以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解释,导致重症和死亡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年龄,二是基础性疾病。“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免疫能力下降,难以抵御新冠病毒的攻击,且不少老年人有一种或者几种基础性疾病,多重原因叠加后,其重症和死亡风险比较高。”

王华庆表示,与其他成人相比,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抗体水平下降较快,疫苗的保护效力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大幅降低。在完成全程接种6个月后,老年人可以通过开展加强免疫来提高自己的免疫水平。

“很多老年人认为待在家里不出门或处在偏远的农村,感染风险就降低了,这是错误的认知。”郑忠伟表示,当前,我国有约5000万名老年人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一旦发生老年人群体感染,其重症和死亡的比例之高,对我国的医疗卫生系统来说压力巨大。因此,一定要做到所有老人应接尽接,才能为我国疫情防控赢得主动。

消除接种顾虑

“很多老年人及其家属听说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既开心又担心。其实,他们的顾虑主要由于对疫苗安全性没有正确的认知。”郑忠伟表示。

据介绍,我国目前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在获得有关机构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前,均开展了包括老年人群在内的三期临床试验。国内外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高龄人群中,最高年龄已达106岁,接种后均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

王华庆表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过程中,有两个监测系统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是接种监测系统,可以明确疫苗接种人群、接种时间及技术路线;二是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可及时评估老年人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数据显示,我国主打的疫苗整体副作用较低,接种疫苗后发热比例约为17.61/100万,一般不需要处理。严重过敏反应低于千万分之一,只要及时处理就能恢复。

“因此,老年人除曾有过接种疫苗发生过敏性休克史等特殊情况外,均可考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郑忠伟提示。(记者郭蕾 实习记者谢文博)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