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探索“红黄绿”社区治理机制 精细化服务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来源: 云南网   更新时间:2023-11-02 14:00  作者:沈迅 蔡侯友  责任编辑:虎伶俐



云上乡愁书院

“搬出大山天地宽,幸福家园卯家湾。”10月26日,云南省“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组走进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悬挂在安置区高楼外墙上的红色大字标语立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行走在安置区,只见高楼林立、道路宽阔,学校、医院、文化广场、健身设施、公交车站台、党群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搬出偏远大山的安置区群众过上了新生活。

安置区幸福广场上,绿植葱茏,景色宜人,不时可见老年人悠闲漫步的身影。广场南侧的党群服务中心,除了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还布局了乡愁文化馆、文化活动室、云上乡愁书院等功能区,极大地丰富了服务群众的形式和内涵。

“我们老年人茶余饭后都喜欢来广场上走走,到服务中心的棋牌室娱乐,安置区的生活很幸福。”现年70岁的和悦社区搬迁群众邹文昌说起现在的生活,面露笑容。

卯家湾安置区位于鲁甸县城北部新区,是全国跨县安置脱贫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承接了昭通市5个县的搬迁群众9100户39106人,其中脱贫户有8346户35858人。砚池街道办事处主任熊娟介绍,3年前,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搬迁群众集中搬入卯家湾安置区城市社区生活。技能劳动力占比不足10%,未使用过电梯的群众接近80%,超过78%的矛盾纠纷涉及跨县、跨乡镇,脱贫群众增收难、社区生活融入难、矛盾纠纷化解难成为亟待解决的三大难题。

公交车开进卯家湾安置区

为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鲁甸县砚池街道党工委坚持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理念,探索“红黄绿”社区治理机制,线上以“砚池新城”App智慧平台为载体,线下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聚焦识别、帮扶、治理、增收“四个关键”,建立“红黄绿”分类管理四项机制,推动易迁后扶管理服务精细化、链条化,让搬迁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现年64岁的杜培明是安置区景新社区的搬迁群众。15年前儿子意外去世,儿媳远走他乡,抚养两个年幼孙女的重担落在了杜培明和老伴的肩上。去年9月,两个孙女分别考上大专和高中,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得老两口喘不过气来。景新社区通过“红黄绿”识别机制,将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050元的杜培明家庭4人标记为“红色”特殊困难户,采取申请低保、推荐就业、爱心资助等措施进行帮扶。经过3个月持续监测,杜培明家庭转为“绿色”普通户纳入常规管理。

“精细化服务让搬迁群众的生活更美好。”砚池街道办事处主任熊娟介绍,通过实行“红黄绿”分类管理,采取劳动力转移就业、“两园两基地”促进就业、政策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安置区被标记为“红色”的特殊困难户群众从1845人下降到260人,“黄色”风险户群众从5166人下降到995人,“绿色”普通户群众从32095人上升到37851人。3年来,安置区搬迁群众的摩托车保有量从1256辆增加到5373辆,汽车保有量从375辆增加到3886辆,搬迁群众家庭收入持续增加,生活越过越幸福。

云南网记者 沈迅 蔡侯友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