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开局"十四五” “产、城、人”系列报道丨昭阳区:种养殖业齐头并进描绘乡村振兴好前景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3-12-26 09:30  作者: 任天能 蒋德玉 李洁 申晓  责任编辑:赵磊明

 近年来,昭阳区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用实招、重实效,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目前昭阳区特色种养殖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特色种养殖正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临近秋分,遍地金黄,位于永丰镇青坪村7组的水产养殖基地里,本地大闸蟹趁着晴好天气在水中嬉戏。开着小船在水里“巡视”的主人温元金,看着肥壮欢快的大闸蟹,脸上难掩丰收的喜悦。

 作为在昭通第一个养本地大闸蟹的人,温元金看准了昭通的养蟹市场和水产市场,并请专家团队通过对昭通的天气、土质、水质等自然条件进行了测评,认为昭通的水质非常好,天气适宜大闸蟹生活,土质也非常优良,非常适合养蟹,于是温元金在永丰镇青坪社区7组流转了270亩田开始养殖大闸蟹。

据温元金介绍,昭通本地养殖的大闸蟹,由于气温低、生长周期长,肉质更加鲜美、蟹黄红润。昭通本地大闸蟹品种为“江海21”,属中华绒螯蟹种类,具有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养殖效益高等特点。

温元金说,目前,本地大闸蟹亩产可以达到150至200公斤,每亩产值达到8000至10000元。他的蟹线上都卖到了上海、北京、重庆和山东等地。在昭通本地,他在凤凰山脚开了一家昭通本地大闸蟹专卖店。

 夏文洲就是从靖安开车来温元金的基地买现捕现捞的大闸蟹的。夏文洲说:“他家这个大闸蟹品质好得很,我们经常都会来他家这里买了吃。这里的水质是天然的,所以大闸蟹的品质比较好。”

温元金养殖大闸蟹赢得了客户,他还让当地群众务工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他还帮扶和带动了昭阳区范围内其他人也来养殖本地大闸蟹。温元金养殖大闸蟹让自己钱袋子鼓了起来,也让别人走上了致富路,让大家都敲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幸福门。

迟宽国是昭阳区苏家院镇双河村人,2016年他在双河村迟家营自然村周边流转了550多亩田,其中利用120余亩创建了稻田养鱼的立体养殖基地。迟宽国一心想通过稻鱼共生,让自己的稻更香、鱼更肥美。

据迟宽国介绍,他采用稻田养鱼,利用鱼类的活动来增加稻田的氧气含量,促进水稻的生长。同时,鱼类的粪便也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此外,鱼类还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污染,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此外,稻田养鱼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稻香鱼肥双丰收。

 迟宽国说:“稻田养鱼有几个好处,第一是节约了成本,每亩的成本大约可节省600元。节约成本的同时,米的品质也同时提高了,米是供不应求。一亩放50斤鱼苗,到年底就有250斤,每亩稻田增加鱼的重量200斤,按照每斤15元来算,一亩稻田就同时增加了3000元左右的毛收入。”

从2017年开始,迟宽国稻田基地生产的10万公斤“增农”牌大米,由于品质优、口感好,上市不久就被抢购一空。迟宽国说,人们购买他的“增农”大米,主要是看中他的大米“生态”和“有机”,而稻田里面的鱼,鱼吃了稻花及稻田里的生物,肉质也变得更好。每年年初,迟宽国要投放3000斤鱼苗进稻田,年底产量可达到12000斤,都是按照30元一公斤出售。如果有客人前来体验捉鱼的乐趣,客人捉到的鱼的价格又要稍微高一些。这样,就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种养品质的双赢。

鉴于水稻种植的规模和产量,迟宽国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种粮大户”荣誉称号。

在水资源和气候等条件适宜的地方,可以因地制宜,科学调整农业发展结构,积极探索“鱼稻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打造有技术支撑力量、有特色技术模式、有科学规范管理、有自主品牌产品的可复制推广的新型鱼稻综合种养基地,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鱼稻共赢”,既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率,还做到生态保护、农民增收“两不误”。

凤凰街道凤凰社区4组的曹先文,去年在区园艺所的帮助指导下,引种阳光玫瑰葡萄,把自家原来的30亩红玫瑰葡萄中的8亩通过嫁接的方式,全部换成了阳光玫瑰。

 走进曹先文的“阳光玫瑰”葡萄大棚,一眼望去,葡萄枝上挂满了一串串成熟的果实。果实如鸽子蛋般大小,外皮光滑,玲珑剔透。

据曹先文介绍,目前昭阳区的红玫瑰葡萄虽好,但不耐储存,往外运输成了大问题,产量高又运不出去,自然价格就上不去了,而阳光玫瑰葡萄丰产、稳产、大粒、抗病、耐贮性好,栽培简单。果肉鲜脆多汁,有玫瑰香味,又不裂果,不脱粒,深受大家的喜欢,所以在区园艺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今年就嫁接了8亩。今年葡萄试果,有500多公斤,均价一公斤买到了24元。

在凤凰山脚下,除了曹先文外,成美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也引种了阳光玫瑰葡萄。谈起引种阳光玫瑰的目的,成美合作社的负责人贾超说:“我们种植红玫瑰葡萄近十年了,开始种那些年效益好,但后来发展得多了,加上它不耐运输,不耐储存,价格也上不去。从去年开始,看到阳光玫瑰比较好,我们就先用一部分来做实验,现在看来基本上还是可以的。阳光玫瑰目前价格也还可以,试种下来阳光玫瑰在我们昭通也比较适应,它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口感也比较好。下一步红玫瑰我们就不种了,把它大量改成阳光玫瑰,以这个阳光玫瑰为主。”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永丰镇新民社区跑舞9组的昭通市昭阳区莓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草莓大棚,阵阵草莓香味扑鼻而来。放眼望去,一颗颗鲜美红嫩的草莓缀满绿叶间,长势格外喜人,眼下已进入采摘期。

 据了解,莓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2019年开始,流转了70亩土地,其中40亩用于种植草莓。从去年开始,莓之源把大部分草莓露地种植改为了立体种植,实现了种植空间利用最大化,打造出了全新的有机生态循环模式,形成了集草莓育苗、种植、销售、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效农业园。

据负责人王华介绍,目前大棚温度稳定,草莓长势好、品相佳,草莓采摘周期可从11月中旬持续到次年的6月,增加了产量和产值,带来的收入相当可观。去年一季产值是115万元,今年改为立体种植后,又增加了几个新品种,一季的产值至少也是200万元。草莓品种有红颜、章姬、随珠、圣诞红、越心等,冬草莓又增加了越秀、梦帅以及冰糖草莓和白草莓,都是大众喜爱的。王华说:“今年比往年提前移栽了半个月左右,加上气温也比较适合,目前草莓已经上市了,今年的价格也比较好,来采摘都是50元一单斤。”

 昭阳区干湿季节分明,雨量集中,光照充足,冬夏温差不大,适宜春季露地草莓栽培、冬春大棚草莓栽培、高山夏季草莓栽培。近几年来,大棚草莓种植发展迅速,截至目前,昭阳区草莓种植面积达485亩,年鲜果产量达400吨。草莓的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也为昭阳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为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为了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昭阳区在特色农业转型发展上,下了一番苦功夫,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如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发展起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综合效益高的特色农业,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优化。特色农业转型升级不仅走出了一片“新天地”,更帮助农民念活了“致富经”,走出了增收致富“新路子”。

(昭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任天能 蒋德玉 李洁  申晓)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