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情系乌蒙塑乡村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7-08-31 16:50  作者:任天能  责任编辑:

 

走近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夏天敏,就走进了昭通作家群、走进了昭通文学的金秋,走进云南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

潜心创作结硕果

作为昭通文学创作领军人的夏天敏,他长期在基层工作,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有了切身的生活基础,就潜心创作。目前,已在《当代》、《十月》、《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大家》、《山花》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160余万字。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名作欣赏》、《领导科学》以及《2000年中篇小说精选》、《中国中篇小说精选》、《鲁迅文学获奖作品集》、《小说月报精品选》等书、刊选载。《好大一对羊》获2000年《当代》文学接力赛总冠军,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中篇奖。这是云南建国以来文学创作中获得的最高奖项,填补了云南文学未获此项全国大奖的空白,是云南作家获此奖的第一人,为云南文学的繁荣、为云南文学走向全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曾获省政府文学一等奖,连续四届边疆文学奖一等奖,获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鲲鹏文学奖”,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好大一对羊》获加拿大维多利亚最佳故事片奖,法国维苏尔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促进奖,美国华盛顿特区独立电影最佳评审团大奖。同时,与其它三部中国电影应邀参展嘎纳电影节。同名八集电视剧在中央台播出,获“飞天”、“金鹰”奖。已出版散文集《情海放舟》,中短篇小说集《乡场上的皮匠》、《飞来的村庄》、《乡村雕塑》、《好大一对羊》等五部作品集。由于贡献突出,曾获云南省劳模、云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云南十大新闻人物,国家权威文艺报纸《文艺报》关注的十位作家,排列第四。

获此荣誉后,夏天敏更加谦虚勤勉,刻苦努力,把荣誉当动力。中国作协、《文艺报》、省作协和昭通市委为他的新作《飞来的村庄》在北京召开了研讨会,与会的全国著名评论家对他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他的创作目标和创作精神给予充分肯定。《文艺报》整版刊载评论文章,全国及省的十多家媒体作连续报道。2005年,中篇小说《北方心绪》又获中国权威刊物《人民文学》主办的“爱与和平”征文一等奖第一名。

在2005年中国云南首届西博会上,夏天敏的《拯救文化站》等6部作品分别被影视公司看中,将陆续改编为电影、电视和京剧,为作家走向市场迈出了第一步。

勤奋刻苦终不悔

1965年,夏天敏小学毕业后就到机械厂当学工。他深感文化知识的重要,决心通过自学获取知识。他文化低,凭着手里的一本《新华字典》解决识字问题,那本字典被他翻得稀烂,他几乎把一本字典都背得了。他大量地阅读哲学类、美学类、文史类书籍,尽管读得异常艰难,他还是一本一本地读,反反复复揣摩,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文革期间,读这些书是违禁的,被视为反资修的。他的行为被发现,领导找去谈话规劝。但他痴心不改,仍然坚持读书,以至于有一次看书太投入,书被收掉才知道。好在这位领导保护了他。

夏天敏几十年如一日,无论工作怎样繁忙,无论气候怎样恶劣;也无论失败和挫折怎样困扰着他,他都靠着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永不言悔的精神,忍受着贫困的煎熬,忍受着失败后的嘲讽,接受着失败、失败、再失败的考验,终于厚积薄发,脱颖而出,在几十年的失败后摘取了文学的桂冠,为云南文学争了光,也为云南文学走向全国树立了榜样。

团结协作育新人

夏天敏作为昭通市作协负责人,自八十年代中期起,他就一直在做团结、组织、协调、服务的工作。他谦虚、善良、宽厚、大度、勤谨而又热情。他以身作则,提倡文人相亲,团结友好,提倡宽容大度,兼容不同性格、不同意见,弘扬正气,不搞小家派,小山头。在他的二十年的努力下,昭通作家、作者团结、友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整体取得较好的成绩,他成为昭通作家的领军人物。

夏天敏不仅能团结人,还善于发现人,帮助人。昭通的作者,大多来自于贫困的山区和农村,生活和创作条件都十分艰苦。夏天敏只要听说谁能写作,就非常高兴。他经常为了寻找一个作者,到100多里的山区去看望、鼓励他。许多作者都是被他发现、鼓励、支持走上创作之路而取得一定成绩的。不少有成绩的作者,通过他的力荐,都改善了工作、学习、创作条件,调到城里的相应单位了。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夏天敏不辞辛劳、不计得失地扶持文学新人。他在二十八年的时间里,每年为作者看上百万字乃至更多的稿件,为他们提修改意见,指导创作。如果谁的作品好了,他就到处打电话、写信,甚至亲自带上稿件到外地去推荐。他说“一花独放不是春,昭通要有更多我这样的作家,昭通文学才会大有希望。”他只要发现一个写作苗子,他就高兴,激动。在他下乡供职期间,许多城里的文学青年闻他大名都从大老远赶到乡下,和他彻夜长谈。他带领大家成立文学社、办文学小报、开文学笔会,大大小小的文学报刊有过三十多种,这些小报培养了和培养着无以计数的文学青年。正是他以这种宏大的胸襟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昭通文学才形成现在强大的队伍,才有了不断发展的成绩。

坚守信念塑乡村

夏天敏自下乡代职时,就经常是忙到深夜还没有休息。为给乡村办好一件事,常常在寒风凛冽的冬天,站在机关的大门边等领导和有关的同志。通过他的协调,他所供职的乡修起了中学,办起了幼儿园,办起了文学小报。他在生活上也十分随便。常常是炒碗洋芋、煮锅白菜就是一顿。他的衣着也很简单,走到哪,和乡村干部没有什么区别。到了山区乡镇最贫困的老百姓家,他端起油腻腻的土大碗就吃,不分彼此,不论贵贱。大家都说“夏副乡长是个好人”。就是后来在机关负责,他也是一个十分随和的人。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爽朗的笑声。不管是工作还是写作,他都时时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因而他的作品中,到处充满底层百姓的苦与甜,到处弥漫着为天下人忧的深切苦痛。

乌蒙磅礴的群山,绵延不绝的文学,夏天敏姿态谦和地站在群山之上,像个勤耕的农民,仍然弯腰雕塑着他的乡村。

(任天能)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