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昭阳区农村节能减排在行动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7-09-04 08:19  作者:马卫民  责任编辑:


 
昭阳区是滇东北高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星,她静卧在乌蒙群山的怀抱中,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温凉气候。在这得天独厚地理环境中,历史传统和自然形成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六畜兴旺,成就了一个畜牧业的养殖大区,占国土面积36%的坝子和特殊的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了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勤劳的坝区农民,把烤烟和蔬菜种植当成了发展的最佳途径。这些良好的产业结构应该成为我们打造乡土品牌的良方,塑造知名品牌的基础,同时也可以成为最生态最环保的食品加工基地。让昭阳区这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象黑颈鹤一样展翅高飞扬名天下。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涉农产品出不了国门,进不了超市,就其主要原因,就是农药化肥的残留物超标。在高度重视生态食品的今天,如果长此以往,我们的产业将无法做大做强,更出不了品牌,其落后状况也无法得到改变。在探寻这些问题存在的过程中,其结果无不涉及农村节能减排的问题。农村的节能减排是什么?就是最大限度地不用化学农药及少用化肥,最大限度地减少薪柴的砍伐和煤的使用。我们的节能减排就得从新型农村能源及替代品的推广使用开始。

一、从源头上根治化学农药的污染

化学农药的使用造成土地的污染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有关专家研究证实: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其主要是:农药的残留毒性,虽然大多数农药在环境中可以被逐渐分解成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但有的农药化学物质稳定,会长期大量地残留在土壤中,有的农药甚至会代谢成更毒或致癌的化学物质。这些农产品被人长期食用或作为饲料通过家畜、家禽而最终进入人体,会引起慢性中毒。这就是农药的残留毒性。其次是农药的污染途径,农药污染农业环境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农田施用,此外,农药的贮存、运输、销售和农药厂“三废”的排放等也可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农药污染的另一重要途径是通过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食物链是指动物体吞食含有微量残留农药的作物或生物后,农药在生物体间进行转移的现象。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生活环境中不断吸取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进行累积浓缩。生物富集和食物链连锁反应可使农药残留浓度提高几十倍,甚至几十万倍。由此可见,即使自然界存在的农药极其微量,但因人类处在食物链末端,农药对人类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威胁性。 

农药对大气、水体和农田土壤的污染。田间施用农药首先是造成大气的污染。喷洒农药时,雾状或粉剂的微粒漂浮在大气中,造成对大气的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通过施药时散落在田间的农药,随灌溉水或雨水的冲刷,流入河道、水库。另外,药剂浸种、拌种等施药方式,则使农药直接进入土壤中,除草剂的土壤处理,杀菌剂的土壤消毒等,也是直接施药于土壤中,大气中的农药,也会随雨水降落而污染土壤。

农药对农畜产品的污染。喷洒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以及作物对周围环境农药的吸收,会造成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畜禽食用了被污染的饲料,也会造成农药对畜禽产品的污染。这些污染的结果最终的受害者就是人体。

二、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化肥可以大幅度地增加作物产量,同时也可能导致环境的污染。近几年来,由于农业上化肥用量的增加,化肥已成为农业环境中一种主要污染物质。施入土壤中的各种肥料只有一部分为作物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有的从土壤中淋失,有的转化为“难效态”而残留在土壤中,有的则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挥发到大气中。各种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氮为施用量的40%-50%,钾为30%-40%,磷为10%-20%;对作物不合理的大量施肥,不仅导致营养物质的损失,降低肥料中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而且还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农用塑料地膜残留污染。农用塑料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地膜分解强度低,在田间不易回收,同时,地膜又是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所以也随着地膜覆盖栽培面积的扩大,使用年份增加,耕地土壤中的残膜量也在不断增加。

农业废弃物的污染。我区农业粪肥和秸秆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一般都是露天堆放或进入露天粪池内,这些污染物最终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我区农业废弃物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是近年来农业有机肥的利用率不高,据调查目前我区坝区有25%的畜禽粪便未被利用,堆放在房前屋后路边或粪池内。粪尿产生的恶臭性气体,释放于空气中。粪尿中的部分水自然流到低凹处,形成臭水塘,或经雨水冲刷排入河流。污水中含大量腐败性有机物,在细菌作用下,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水体变成厌氧分解,使水体变黑变臭。自然堆放的畜禽粪便除使堆放场所空气恶臭以外,还会招致蚊蝇的孳生。

三、农村的节能减排我们在行动

农村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认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正逐渐得到重视。昭阳区人民政府连续四年将农村能源建设纳入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区林业局从2003年至今共培训沼气建池技工100余名,购置建池模具100余套,在积极向省、市主管部门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采取部门间横向联系整合资金,全力开展沼气池建设。4年来共建沼气池10027口,安装节柴灶20000余具,为我区农村的节能减排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如在洒渔乡居乐后山实施的节能减排生态项目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成果。我们为全村33户人家都建了一口沼气池、一台节柴灶、硬化了门前一块地皮、改造出了一个整洁的堂屋、修了一个蓄粪的围子、硬化了一条连通户与户之间的水泥路、每家门口种了一棵树、建了一个畜厩、改造了一个厕所、在全体村民的参与下制定了一个新的“村规民约”。通过动员组织村民参与这些改造,使村民的卫生意识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村子里的垃圾没有了,只要能烧火的垃圾,村民都扎成小把的“柴火”放在节柴灶中烧了,人畜粪便进入了沼气池,桔杆及有形的可燃垃圾成了“宝贝”,畜厩干燥了,院子亮起来了,外村的人羡慕后山村民的沼气池、节柴灶,还羡慕他们每年每户人家因农村能源建设而节约下的1000多元支出,更羡慕这个三面环水,绿荫覆盖,瓜果飘香,风景秀美的小山村。

沼气池的综合效能正在被人们所接受,其作用并不只局限于烧水煮饭,沼气池的广泛用途越来越被用户所推崇,沼气池、节柴灶也日益受到农民的青睐。老百姓总结它能起到“三省(省柴、省电、省劳)、三增(增肥、增效、增产)、两减少(病虫害减少、投资减少)、一净化(净化环境)”的作用。沼气利用已由单纯的炊事做饭扩大到肥果、养猪、养鱼、改良土壤、浸种育秧、种烟和果树防冻抗旱等诸多生产领域。目前,农村大力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形成“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猪-沼-烟”等多种模式,并带动多种产业发展。沼气池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在农家乐的开发利用中地位和作用将日益显现。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卫生环境、促进生态建设,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坝区农村中以户为主的通过沼气池而带动的生态小果园、生态小鱼塘、生态小菜园等节能减排的生态型小区正在逐渐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沼气工程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真正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随着我区沼气池建设步伐的加大,在整个坝区实现节能减排,创造无公害蔬果的名牌产品必将成为现实。

(马卫民)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