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活跃在昭阳大地上的书画家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7-09-06 11:17  作者:凌继发  责任编辑:

 

昭通的书法美术虽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在昭阳大地最活跃的书画家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这时期主要是国内战争结束,人民安居乐业,爱好、喜欢、痴迷于书画的人日渐增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昭阳大地当代的书画家伴随着经济繁荣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好势头。

书家艺术出神入化,昭阳大地前程似锦

民国时期,李风乘、包鸣泉、谢允涧、陈云涛、孙子元等书家在昭颇有影响。他们的书风各具特色:李善行楷、兼习魏碑;包善行书,兼攻魏碑,已自成风格。在昭通影响较大。谢长篆隶,稳健古朴;陈善魏碑,尤长金刚经、书艺出神入化。到了五十年代他们的书法艺术仍受昭通人称道。

六十至七十年代,大多数书法家长期搁笔,书法界萧条冷清。这时期冯文忠、赵家璧的字在昭颇为活跃,巨幅标语匾额比比皆是。中学教师黎兴让的草书为人称道,求者甚众。七十年代后,书法艺术在昭通开始复苏,中青年书家异峰突起,并与老一辈书家有抗衡之势。八三年云南省书法协会举办的书法篆刻展,昭通有十名作者参加展出。并有四位作者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云南分会。一九八四年,昭通成立了书法协会,朱振仁先生担任主席(第二届主席是陈孝宁,第三届主席是朱运桐。)昭通书协会成立至今已20多年。先后组织的书展约三十多次。展出作品约三千幅。其中包括与相近地区的联展。如个旧、曲靖、东川、思茅。与外省地区的联展,如宜宾、沪州等。有的作者举办了个人书展,如张凤举。

八十年代以后,中青年书家活跃书坛,先后数十人加入省书协,有二位加入全国书协。很多作者参加了省级、国家级的书展,有的获奖。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多幅作品被省级以上多家博物馆收藏,有的作品流传于省内外,国内外。

昭通涌现了一大批书家,他们有着不同的传统功力。而又力图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表现了鲜明的个性,在书法艺术上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或道劲刚健;或飘逸清秀;或潇洒奔放;或谨严沉稳。在书体上有的善行草书,有的精魏碑,有的长篆隶,有的工正楷。

每逢春节,活跃在昭阳大地的书家经文化部门组织都先后不同地到过洒渔、永丰、北闸等乡镇现场泼墨书写,给农民们送上大红大喜的春联,增添了农村节日气氛,使昭阳大地前程似锦。

昭阳画家各展风彩,艺术天地大有作为

新中国成立后,昭通美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老一辈画家如吴希龄、陈明礼等先生老当益壮,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始,昭通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为昭通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六七十年代,一批美术院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中专生分配到昭通文化、教育单位,昭通美术界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支包含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工艺美术等较为全面的美术创作队伍,经常参加全国、全省的美术作品展览,为昭通美术作出了贡献。

1976年以后的改革开放,使昭通这块古老的土地焕发了生机,昭通美术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在经费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昭通宣传、文化部门克服重重困难,多次聘请海内外专家、教授到昭通举办美术作品展览和学术讲座,多次与海内外美术界进行交流活动。1987年,与曲靖、东川联办《滇东北画展》,1992年,与四川省、贵州省联办《西南三省七地市美术摄影书法展览》,1995年,与江苏无锡联办书画作品交流展等。这些活动,促进了昭通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活跃了昭通的文化气氛,开阔了昭通美术界的视野,提高了专业创作水平。

多年来,许多美术院校的毕业生充实壮大了昭通美术队伍,不少美术家相继到全国高等美术院校进修深造。昭通美术界逐渐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代的较有实力和规模的美术家阵容。画家们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立足本土,面向未来,先后参加了各类国际性美展、国家级美展和海内外美展,并多次获得各类奖项。有的作品被国家级,省级美术刊物发表,有的被各级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有的出版画集。特别是擅长国画山水的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李生华从区农业局借调到区委宣传部后,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从西凉山开始着墨、到昭通城而收,终于奋斗出了110米长的《昭阳山水》,其社会影响是相当大的。今年9月底,将在“中国黑颈鹤之乡•昭阳苹果文化旅游节”展出。

昭阳这块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古老土地养育了许多优秀的美术家,也为全国、全省各高等院校输送了不少美术人才。目前,昭阳大地的画家群已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一定能够创作出社会满意、群众喜闻乐见的佳作。

             (凌继发  收集整理)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