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软刀子扎人更可怕 教师,请别做语言暴力的施暴者

来源:中国教育报  更新时间:2015-08-31 09:36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

 

张亚丽 绘

    “你笨得简直像个猪”“告诉你一百遍还记不住”“知不知道羞”“你想把妈妈气死是吗”……在幼儿园、家庭中,像这样的辱骂声不绝于耳。事实上,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更普遍更持久,许多人成年后仍然清晰记得年少时被辱骂过的话语。那么,如何杜绝对孩子的语言暴力,给孩子一个温暖平和的语言环境,家园都需要引起重视、采取行动。

教师,请别做语言暴力的施暴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然而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大家更多的是关注教师对幼儿身体上的伤害,而相对忽视教师不当语言对幼儿心灵带来的无形伤害。教师的语言暴力就是一种常见的、对幼儿心理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行为,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保障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语言暴力是只看不见的魔爪

幼儿教师语言暴力一般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为了让幼儿停止不当行为、服从成人要求或命令、达到某种教育目的,通过使用恐吓、威胁、嘲笑、谩骂等消极或侮辱性的语言,致使幼儿感到害怕、恐惧的一种言语行为。对幼儿的伤害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常常给幼儿的心灵深处烙上难以愈合的精神伤害。

幼儿园教师常见的语言暴力一般包括三种类型:一、恐吓威胁型。这种语言暴力一般发生在孩子出现常规问题时,常见的用语是,如果你不(遵守某种规定、做什么事)我就采取某种措施。这里的措施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或得到某种惩罚。如:我就不让你玩玩具、不让妈妈接、不让进活动区、让警察或大灰狼把你抓走。二、侮辱讽刺型。主要出现在幼儿达不到教师要求时,常见用语是对孩子的人格侮辱,比如:你真笨,没长脑子、是不是有毛病等。还有是说反语“你以为你天才呀”“你真行”“也不知道你妈怎么生的你”等。三、粗暴野蛮型。这种行为更多的是与教师个人情绪和素质有关,包括语气上的粗暴和不文明的、粗暴的用语。比如:一句对幼儿的正常的要求,“请小朋友过来”说成“你给我过来”,往往让孩子感受到紧张害怕。

教师往往希望通过这样的语言实现“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殊不知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很难达到教育的效果,反而由于幼儿期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情绪处理能力较差,在受到语言伤害后不易即时显现和察觉,语言暴力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无形的魔爪对幼儿当前甚至一生都造成无法弥补的心理伤害。研究表明,同伴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幼儿作为语言暴力的受害者,在受到辱骂及伤害后,作为弱势群体,往往不敢与教师进行反抗将情绪积聚在内心,很有可能通过攻击等其他方式进行宣泄;随着伤害的积累,幼儿可能变得焦虑、自卑、自闭、不合群,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长期以来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语言暴力危害隐蔽而持久

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是非观念,教师的语言暴力对幼儿个性、认知、行为上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语言暴力会让幼儿产生恐惧、害怕、没有安全感,形成胆小、自卑的个性。在班级比较中不难发现,经常受到语言暴力的班级幼儿会比较害怕老师,不敢主动、大胆尝试,常常要看老师的脸色后再行事,甚至不敢热情与客人、老师问好亲近。而在教师语言亲切、积极正面鼓励语言较多的班级,幼儿表现得更为活泼、大方、热情。幼儿的自我认识往往来自于成人的评价,常常被老师侮辱讽刺的幼儿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就是很差或者很笨,这种消极的心理和对自身的错误定性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语言暴力会误导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教师的语言是幼儿获得认知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师在威胁性语言暴力中往往让幼儿形成错误的认知。如:你不睡觉,让警察带走。这就让幼儿错误地认为“警察”这个角色是专门抓小孩的,让幼儿对警察产生恐惧的心理。还有:你不听话,我把你送园长那里去。在幼儿眼里园长是一个很可怕的人物。

语言暴力会让幼儿模仿,养成粗暴的行为、习惯以及混乱的逻辑思维方式。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粗暴的语言以及通过语言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极易被幼儿学习和模仿,比如:幼儿使用粗暴的语言、使用威胁的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等。不少家长反映幼儿在家很喜欢模仿教师上课,让家长当小朋友,自己当老师。然后学着老师的语言、语气给家长上课。如:你再不听话,就让你去托班等。

教师要对语言暴力行为负责

笔者认为,教师语言暴力行为有客观和主观的双重原因。

客观原因。从客观上来讲,尽管政府在解决入园难的问题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幼儿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优质资源缺乏、教师师资不足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许多幼儿园特别是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由于收费低、质量相对较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进入公办园。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园班额偏大、师资比例不达标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额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工作压力。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高质量的需求与现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对等,幼儿教师心理压力普遍很大,常常身心疲惫不堪、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幼儿行为的冷静深入思考,希望采用简单的粗暴语言方式,通过威胁、讽刺、谩骂等希望孩子能遵守常规、听老师的话或者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和压力。由于这种语言暴力常常让孩子感到惧怕,出现行为修正的短期效应,而且孩子的伤害不是那么显现地表现出来,教师常常不易意识到语言暴力的危害,反而以为这种方式管理孩子很管用。

主观原因。从教师个人原因来看,教师专业水平和个人修养的不够是造成教师语言暴力的主要原因,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幼儿教师三方面的内容要求,笔者认为:1.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不足。语言暴力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不尊重,没有把幼儿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所以会出现“对孩子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同时语言暴力也是教师对幼儿缺乏热爱和理解的体现。因为不能理解幼儿的行为,就采取威胁、恐吓的教育方式。2.专业知识的不足。教师不能了解到语言暴力对幼儿的伤害,不了解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3.专业能力上的不足体现在实践中缺乏教育的基本技能,包括对幼儿行为缺乏正确引导的能力,对幼儿常规管理缺乏经验和方法,对教育反思的能力不足、不能有针性地对幼儿实施个别化教育。

杜绝语言暴力教师家长都需反思

教师语言暴力应该引起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的足够重视,让幼儿远离伤害,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管理部门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制定相关心理健康的评价指标。同时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对幼儿园班额人数进行监督,在幼儿教师培训方面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指导的相关内容。

幼儿园管理者应该重视、关注教师语言暴力行为,对出现这一行为的教师进行明确制止;对语言暴力的教师行为进行分析,教师是观念的问题、意识的问题、情绪压力问题,还是教育能力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或培训,帮助教师改正和提高。同时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在管理过程中考虑教师的工作实际,减少心理压力。

教师个人的努力是杜绝语言暴力的关键。首先,要从教育观念上改变对幼儿的看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幼儿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师幼关系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必须尊重每一名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多一份耐心、多一些等待,相信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其次,在专业知识上,要多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知识和幼儿学习方式的特点、了解语言暴力的危害性;再其次,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摸索幼儿管理的正确方式、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班级管理的经验,同时要学会观察幼儿,多思考、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尽量采取积极、正面的教育方式和策略;最后,要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采用正确的方式释放工作压力和不良情绪,不将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作为家长,应该更多关注幼儿情绪和心理变化,不要将学习知识作为评价幼儿的标准,当发现幼儿有不良情绪要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解决问题。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谨防语言暴力、呵护幼儿心灵,我们必须共同努力让幼儿健康、积极、快乐地成长!(■宾晓亮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幼儿园)

【案例】

这样的恶言,耳熟吗?

在家庭和幼儿园里出现语言暴力是屡见不鲜的事情,每每看到无辜的孩子经受了语言暴力之后都会让人感觉特别痛心。大人为发泄自己的情绪而转嫁给孩子的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是隐形并且不可逆的。

“大班的孩子还拉裤子,多恶心!”

去幼儿园实习的那年遇到了一件记忆特别深刻的事情。已经上大班的女孩悦悦在老师的多次提醒下依然拉了裤子。碍于小女孩的面子,悦悦并没有接着告诉老师自己拉裤子了,直到教室里到处都弥漫着臭气的时候,悦悦还是没有说出来。老师只好一个一个孩子去检查,等发现是悦悦的时候,老师一边帮悦悦整理一边大发雷霆:“你怎么回事?提醒你几遍了,都是大班的孩子还拉裤子,不害羞吗?你为什么不早说,弄成这个样子,多恶心!”围观的孩子全都捂着鼻子,悦悦更是羞红了脸。

这一幕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尽管见此情景我接着对悦悦和其他小朋友说:“拉裤子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个人都拉过裤子,老师小时候也拉过裤子呢!”这句补救的话虽然让其他孩子平静下来,不再表现出厌恶的表情,也及时制止了集体哄笑悦悦的情况,但是对于悦悦来说却只能算是情绪的缓冲。本来爱说爱笑的悦悦之后忽然变得内向起来,而且从此开始害怕那位老师。直到幼儿园毕业悦悦再也没有在幼儿园大便过。

案例中我们可以理解老师当时的心情,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悦悦为什么没有告诉老师,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孩子自尊的问题。而教师简单粗暴式的语言,除了将悦悦小心翼翼保护的秘密完全暴露之外,更让孩子的心理受到了二次伤害。假如教师可以单独将悦悦带进卫生间,并且报以理解的话,孩子的尴尬会自然消除,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再没有在幼儿园大便的事情了。

“不光烦老师,还欺负小朋友!”

3岁的航航和涛涛玩积木,涛涛抢走了所有的积木,航航委屈地向老师求助。此时教师正忙着收拾教具,就对航航不耐烦地说:“去去,一边儿去,待会儿再说,没看见我这儿忙着吗?有剪刀多危险!”航航悻悻地走回座位,闷闷不乐。涛涛见状更加变本加厉,连航航的椅子也要抢走。航航忽然用手抓涛涛的脸,涛涛的脸被抓破了,涛涛哭着找老师:“老师,航航把我的脸抓破了!”看到孩子脸上流出血,老师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开始安慰涛涛,并且对航航说:“你怎么回事,不光烦老师,还欺负小朋友!”航航更加委屈,哇的一声哭出来,说再也不上幼儿园了。

案例中老师一开始因为忙碌对航航的置之不理,和后来没有问清缘由就盲目地下结论,两次语言暴力对航航的伤害是极大的。假如一开始老师可以先放下手中的工作听听孩子的心声,也许孩子之间的冲突就不会升级。即使孩子之间因为打架发生告状,教师也应该了解事情的全部过程,而不是草率地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孩子进行批评,以至于让航航受到更深的伤害。

“一点不长记性,笨死了!”

孩子们正在安静地进行手工制作,一位老师气冲冲地走进教室,原来她的家里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于是,这位老师看什么都不顺眼。孩子的剪刀没有放回筐子里,她没好气地说:“讲过多少遍了,一点不长记性,笨死了……”;孩子不小心把纸片掉在地上,就将整个组的孩子叫起来斥责孩子们不爱护环境;孩子做好了作品拿给老师看,她看都不看一眼说:“行行行,快回去,烦死了!”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整个教室里充满了压抑的情绪。

案例中出现的这种以发泄情绪为主的语言暴力,虽然不针对个别孩子,但是却让所有的孩子感受不到安全感。而且从此孩子们对这位老师心存恐惧,在这位老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或者其他形式的活动中总有紧张和不安的情绪。慢慢地孩子们开始有意识地疏远这位老师,信任感也就无从谈起了。人非圣贤,出现不良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也不例外,假如这位老师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事情就不会出现如此负面的连锁反应了。(■王静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海河幼儿园)

【园长建议】

家长和教师如何控制语言暴力

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和教师认为,只要对孩子不打不骂就不算暴力,而“语言暴力”给幼儿带来的伤害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幼儿相对微妙和脆弱的心灵所受到的心理创伤远比成年人考虑的要深刻得多,成人施暴者的咒骂和讥讽,轻者让孩子内心惶恐失去自信,孤僻、胆小、恐慌,而严重的语言暴力还会给孩子造成终生的心理障碍,成为精神疾病患者。众多心理学家的研究都表明,很多成人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大多来自幼年时的语言暴力,要想让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我们就必须重视消除语言暴力的根源,让孩子的心灵拥有一片适宜生长的蓝天。

俗话说治标才能治本,找到“症结”的源头才有利于对症下药。经研究,许多有语言暴力的家长幼年时也是在家庭语言暴力的环境下生活的,所以说家长的语言暴力是可以恶性循环的,家庭暴力的原因多为夫妻不和、事业不顺、对孩子要求过高等,孩子生活在一个家庭暴力频发的环境里,对孩子的伤害甚至大于单亲家庭,而单亲家庭中认为孩子是再婚障碍的,孩子则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

教师的幼年家庭环境也是教师产生语言暴力的原因之一,而幼儿园思想引导不够,纪律约束不严,工作压力过大,管理者对教师的语言暴力等也会成为教师对幼儿的语言暴力的原因。

面对语言暴力,社会、家庭和幼儿园该做些什么?

很多国家在夫妻计划生孩子时就必须参加一个学习班,学习优生优育,让家长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而幼儿园也应定期开设家长学校、家长沙龙等针对家长家庭教育方式的培训,可以采取评选家教模范优质爸妈等,请家庭教育方法较好的家长与所有家长分享和交流育儿经验,带动家长提升家教水平。语言暴力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一种犯罪行为,我们应呼吁社会立法和惩戒。家庭中对于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语言暴力也应该充分重视,设法制止,并及时安抚好孩子。

幼儿园在招聘教师时就应将师德品行作为重点,在日常教育中应对教师进行细致的师德教育,通过开展“童年最喜欢的教师”“我的同行偶像”“寻找身边最美教师”等活动,想一想他们美在哪里?树立好幼儿园的师德榜样,鼓励教师见贤思齐。再就是业务理论学习,了解幼儿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学习教育智慧和方法,有助于教师理智的良性教育。

园长在寻查过程中,不应只注重卫生和教育行为的常规工作,对老师的情绪也应及时监控,在调动、安排工作时也要对教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出科学的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谈心疏导,有快乐的老师才能有快乐的孩子。

另外幼儿园和教师也应及时了解孩子的在家情况,与有语言暴力的幼儿家长做好宣传、沟通,发挥好教育指导作用。

因为语言暴力隐蔽性强,只有家长和教师共同重视孩子的心理变化,对孩子是否遭受语言暴力怀有足够的警惕性,让孩子远离语言暴力的伤害,用爱心、耐心和宽容心为孩子撑起一片没有委屈的天空,才能让孩子的心灵在阳光明媚中快乐地飞翔!(■刘建宁 作者系山东省潍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歌尔幼儿园园长)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