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

在全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5-09-21 02:24  作者:张纪华  责任编辑:

 

在全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5年8月15日)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张纪华

同志们:

长期以来,由于我省的教育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水平,严重阻碍着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实施了云南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于2003年9月,在文山、曲靖、昆明、玉溪和云南财贸学院等州市和学校进行了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力求抓紧解决云南教育发展滞后的问题。一年多来,试点单位积累了很多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在文山召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议,总结推广文山教育综合改革成功经验,研究部署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的任务。根据省委、省政府文山现场会议精神,7月1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对全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行部署,并把我区同威信县一道确定为全市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县区,这既是对我区的信任,也是给我们的殊荣;既是对我区的关怀,也是对我区的考验。我区的教育综合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势在必行,可谓是上级推着我们改,形势逼着我们改,事业迫使我们改。今天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文山、红河教育综合改革的成功经验,对我区的教育综合改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国际之间的竞争、地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各种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众所周知,科技要靠人才,人才得靠教育培养,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发展,后天的繁荣,未来的社会进步。可以说,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谁拥有了教育、拥有了人才、拥有了科技,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当前,广大群众反映最强烈、意见最集中的问题之一是上学难、上好学校难,人民群众非常关心、关注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事关人民利益的体现,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考验。我区历届党委、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艰苦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两基”重中之重不动摇,克服和战胜了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诸多困难,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两基”成果不断巩固,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形成了一批名校,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经济社会建设人才,为全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区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教育领域还存在投入不足,办学规模不够,“两基”水平低、欠债大,校舍危房比例高,高中“瓶颈”制约突出,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民办教育缓慢,师资紧缺、整体素质不高,实施素质教育尚未取得明显进展,管理体制不顺、用人机制不活,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等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教育总体水平与全国全省还有较大差距。究其源,固然有财政困难、投入不足等客观问题,但更多的还是对教育重视不够、管理体制不顺、用人机制不活的问题。对教育重视不够,就是一些部门和个别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对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认识不足,没有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以重视,关心支持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还没有真正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环境。体制不顺,就是政事不分,教育行政部门管什么,学校管什么没有搞清楚,存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事大包大揽,学校没有应有的自主权。机制不活,就是投入机制不活,教育资金的来源单一;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师流动机制不畅;竞争激励机制没有建立健全,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长治校,校长和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聪明才智没有得到应有发挥。

以上这些深层次的、带根本性的问题如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不仅影响“两基”成果的巩固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且将会影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和小康建设步伐,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现代化进程。要彻底改变我区教育落后的局面,根本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教育综合改革,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不改革,教育发展的机制就难以激活,单一投资的格局就无法改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思想统一到省、市、区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上来,深化开展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发展,是新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是人民最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认识。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出发,站在民族兴衰和事业成败的高度,把加快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抓经济那样抓教育,确保我区教育综合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切实加快我区教育事业发展。

二、理清思路,积极稳妥推进我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要抓好我区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必须理清工作思路,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把握措施办法,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稳步推进。

一是要把握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分类指导、创造特色,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质量效益为根本,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以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为突破口,形成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重,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并举,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同步,做到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有机统一的新格局。

二是要遵循改革的基本原则。坚持“两基”巩固提高与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并重的原则,坚持重点发展与普遍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教育公益性和公平性的原则,坚持教育改革创新性原则,坚持规模扩大与内涵发展并重的原则,坚持多元化办学的原则。

三是要明确改革的主要任务。政事分开,下放权力;推行“三制”,搞活机制;放开市场,多元办学。

四是要明确改革的主要目标。即:夯实“两基”,突破高中“瓶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民办教育。到20l0年,全区义务教育在校生达14万人,入学率达到99%,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3%以内;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50%,普通高中阶段在校生达1.2万人;职高在校生达8000人以上;学校“三制”改革普遍推行;素质教育取得实效;形成多元办学的格局;全区教育教学质量走在全市前列。

五是要抓住改革的核心。实行四大改革。要改革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审批为指导、服务、督导,运用制订规划、核定编制、资格认定、质量评估、信息服务、政策指导、执法监督等手段实施对学校的宏观管理;依法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将学校的人权、财权、事权、物权等交由学校自由行使。要改革用人制度。实行校长公选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根据国家制定的编制标准,按学校的发展情况,核定学校教职工编制总数,实行年工资总额包干,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全员聘任制,把教师业绩与收入分配挂钩,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教优酬,改变长期以来学校用人制度存在的教师终身制,形成优胜劣汰、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比奉献、比贡献、比能力、比成果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要改革投入机制。按照“学校贷款、政府贴息、学校还本”的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学校发展;积极探索股份制办学、引进名校合作等路子,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社会力量发展民办教育事业,政府在民办教育土地征用、建设规费、招生收费、税费征收、居住户口等方面要切实给予优惠;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坚决禁止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坚决执行“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推行后勤社会化服务。要改革教学管理。改革课程设置,严格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及《课程计划》,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新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以传授知识为单一教学目标的陈旧教法,建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全新的学习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是要突出改革的重点。本次改革应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方法进行。要突出三个重点。首先,要切实抓好区一中和职中两个市级试点单位的改革,扩大一中,提升职中,把一中办成优质高中,把职中办成优质职中。其次,要抓好区二中、五中和乐居乡两个区级试点改革,整合重组二、五中,把二中办成优质初中,把乐居乡办成农村教育发展示范乡。第三,要以“三制”改革为重点,分步实施,推进全区各中小学的教育综合改革。

七是要确定检验改革的标准。教育改革是否取得成功,要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要坚持把“两基”教育是否得到巩固,高中教育“瓶颈”是否得到缓解,职业技术教育是否得到加强,多元办学是否得到发展,机制是否搞活,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是否提高,作为检验本次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标准。

三、加强领导,确保我区教育综合改革的顺利进行

教育综合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群众关注。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明确责任,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精力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督促落实到位,才能确保教育综合改革的有序推进。

一是要广泛宣传,统一思想。在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抓好宣传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召开学校领导会议、教职工会议、座谈会议、开展教育综合改革讨论等形式,把本次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位教职员工,把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依据、方法步骤、改革程序等向广大教职工宣传清楚,解决好愿意改革、敢于改革、善于改革的问题;宣传部门要积极支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精心组织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提高广大教师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综合改革的认识,把全区上下的思想统一到省、市、区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我区教育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部署上来,使广大教职工正确对待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大力支持改革,全社会关注改革,形成良好的教育综合改革氛围。

二是要认真研究,制定方案。教育综合改革涉及敏感问题,触及到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关系到广大教职工乃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深入调研,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吃透上级政策,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好我区《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大力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等方案和意见,增强对全区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各学校要根据全区的方案、意见,拟定学校的实施办法,细化工作措施,增强学校综合改革的可操作性。

三是要严格程序,严肃纪律。在改革中,必须严格程序,严肃工作纪律,按照预先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阳光操作,增强工作透明度,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改革措施要征得绝大多数教职工的支持和拥护。要依法治改,对借教育综合改革之机打击报复教职工或在改革中循私舞弊的领导,必须严肃查处;对不支持改革,无理取闹,影响改革的人员,也必须严肃处理。要把握好政策尺度,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不缩水;要坚定改革信心,决不能因为少数个别人不支持改革而畏首畏尾,停步不前,影响改革进程。特别强调,在改革中,要确保队伍人心不能涣散、教育秩序不能混乱,教职员工可以转岗、换岗、调岗,但不能把一位教师推向社会。

四是要各方支持,形成合力。教育综合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发改、财政、人事、建设、国土、工商、税务等部门,要积极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创造宽松的政策和环境,能下放的权力要下放到位,一时下放不了的要特事特办,有利于促进改革的,要制定特殊政策,不能因思想僵化而束缚改革的手脚。公安、文化等部门,要加强学校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学校要加强和家长、乡村、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要利用乡村、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文明健康的教育活动,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要发挥各自优势,主动为教育及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实事、办好事,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帮助、理解、支持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是要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建立和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制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主体,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履行好改革决策者和指挥者的职责,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制定方案,统筹规划,缜密实施。一方面,要加强对重点学校的具体指导、督查,使各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在实处;另一方面,要抓好大面改革工作,加强常规管理,提高全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各学校校长是改革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应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胆识和气魄,要坚定地站在改革的前列,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切实担负起本校改革的领导责任,严格执行政策,严格改革程序,充分依靠和相信广大教职员工,积极稳妥地完成好本校的改革任务,使教育改革成为教师高兴、社会满意、学生欢迎、学校发展的一件大好事、大喜事。

同志们,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促进和加快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事关民心,事关全局,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全区广大教职工的积极参与,我区教育综合改革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我们一定能向市委、市政府,向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教育综合改革 势在必行

本刊评论员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