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

全力实施六大战略 推动昭阳区县域经济大提速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6-12-01 09:21  作者:曹阜忠  责任编辑: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后,云南省于2004年启动了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并在全省47个县(区)中实施了试点工作。这对国家重点扶持县的昭阳区来说,要扎实做好试点工作,既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无疑也是一次全新的考验。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要推动昭阳区县域经济的大提速,关键在于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县域经济摆在整个经济大格局中去审视和运筹,全力实施好“六大战略”。

一、突出特色产业,实施农业立区战略

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特色经济,要用全局思维的观念来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己之长,避己之短,选准发展“坐标”,培育特色产业。一是要按照“稳粮、强烟、兴畜、优果、增菜、转移”的工作思路,围绕烤烟、苹果、蔬菜、畜牧、马铃薯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在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方面做文章,进一步改造提升,创新品牌,增强市场占有率和经济带动力。二是要继续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特别是山场、荒坡的合理流转机制,吸引企业和个人参与开发,做活“山水”这篇大文章。三是要坚持“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工业化的最佳连接点来抓,通过“谁当龙头就扶持谁”的扶持引导机制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利益驱动机制,把资金、项目、优势产业开发向优势企业整合,围绕龙头建基地、依托龙头促调整,努力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四是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尤其是要紧紧围绕主导产品、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名牌产品,大力培植各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通过市场建设扩大开放程度,激活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努力做到建一个市场,兴一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五是要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协会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作用,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立足特色优势产业,抓规划、抓规范、抓培育,促进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发挥各自作用,真正起到建设一个协会,带动一个行业,振兴一方经济的效果。六是要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农民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把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通过舆论造势、改革推动、政策引导,全面掀起农民“进城热”、“打工热”,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带回技术,加速发展,真正使劳务输出成为一种优势产业。

二、突出中心地位,实施城市活区战略

区域发展要靠强有力的中心带动,区域中心城和重点镇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乡村城镇化和区域现代化的重要基地。要紧紧围绕“昭阳中心城市建设必须以‘大手笔’加以快速推进,争取使城市面貌在‘十一五’期间有一个较大改变”的总体要求,努力把昭阳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最具竞争力的核心区和辐射区。一是要牢固树立“中心”意识。无论是经济工作,还是公益事业;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社会稳定等,都要体现出“中心”的性质和特点,要借助“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依托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人才聚集的比较优势,紧紧抓住机遇,营造新的发展氛围,打造新的发展平台,创造新的工作业绩,使昭阳区成为真正意义的、名副其实的“中心”。二是要围绕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文明程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一手抓老城改造、一手抓新区开发。一方面,在坚持城市总规的前提下,聘请专家当顾问,对城市房屋结构、道路交通、通信电力、给排水、市场、公厕、停车场等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统筹考虑,并对旧城区城市功能不完备的地方做深入的调查和研究,采取分类指导、局部弥补等措施,努力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促进昭阳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新区的开发力度,按照政策统一、规划先行、开发安置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民安置点,做到开发一批,安置一批,使失地农民在开发建设中得到真正的实惠。三是要坚持建管并举不动摇。一方面,要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重心下移,分类执法”的原则和全区城市管理体制、职能调整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城管体制改革,努力在全区形成职责明确、权责统一的城市管理网络,切实做到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缝隙,确保城市“八大秩序”综合整治取得实效,努力创出一批能体现最高管理水平的品牌,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另一方面,按照“重视规划、完善功能、强化管理、扩大辐射、带动发展、尽快实现中心区的外延扩张和功能提升”的工作思路,坚持老城区改造、城市新区开发和昭通大道建设“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四是要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突出发展有资源特色优势、规模优势的重点集镇,推动昭阳区城市化进程。要把发展小城镇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突出地域特色发展特色产业、产品结合起来,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中心城为依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强化产业支撑,提高生产要素聚集度,增强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功能。

三、突出园区促动,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当前,昭阳区工业化水平仍处在低层次的起步阶段,工业基础脆弱,工业经济比重低,工业结构单一,工业产业关联度低,工业体制不全,机制不活,工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差。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当务之急就是要抓紧建设好省级昭阳工业园区,迅速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带动工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形成经济的增长点。一是要按照“打造老品牌、创造新品牌”的要求,整合现有的品牌资源,以企业为主体,以质量为核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不断提高优势产业的知名度和优势产品的竞争力,努力把大山地毯、月中桂糕点、昭通酱、昭通火腿、魔芋精粉等一批新老品牌做大做强做响。二是要围绕已初步形成的水泥、建筑建材、制药、煤炭、农特产品加工、塑料、食品、地毯、五金等重点产业,坚持以资源开发为重点,内涵与外延并重,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并举的发展格局,积极运用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增强企业自我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要立足于丰富的农副产品优势资源,依靠高新科技的平台,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副产品加工业。要围绕昭阳区已进入《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9项重点优势农产品和其它优势资源,引导外资投向农副产品加工业,兴办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管理手段先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全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四是要着力把煤炭培育成拳头产业,提高工业化水平。据统计,昭阳区大型褐煤储量80.97亿吨,为南方第一、全国第二大褐煤矿;无烟煤储量3亿多吨。要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必须坚持“互利互惠、平等诚信”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合理开发丰富的新生代褐煤资源,培植壮大无烟煤产业。五是要按照“以园招商,以商建园”的市场化路子,大力推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一区多园,一园多制,企业化管理”的模式,把园区作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主要阵地和载体,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各类企业向园区集聚,实现工业园区上规模、创特色、出效益,带动园区、城郊区和重点集镇形成各具优势特色的区域经济群。

四、突出投资拉动,实施项目促区战略

从总体上看,昭阳区经济发展缺乏支撑县域经济的大项目和骨干企业,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靠投资拉动,靠项目支撑。一是要找准潜力项目。要立足市场需求和自身的资源优势,以高新技术来改造和嫁接传统产业,高起点地建设一些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骨干产业投资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再造新优势。同时,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快农林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重要项目的建设,以增强县域经济的实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要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按照主攻农业产业化、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四大重点,筛选和实施一批事关全区经济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真正把发展的思路项目化、具体化,实实在在地拿出一批产业关联度强、覆盖面广、与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密切相连的项目。三是要从化解项目建设的瓶颈入手,按照市场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包装,多形式、全方位地实施内引外联,使众多的投资亮点最大限度地明朗化,成为充满吸引力的投资热点,努力形成多元化的项目投入渠道。四是要高效率运作推介项目。要本着“合作开发、互惠互利、效益共赢”的原则,切实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千方百计借力发展,借势破局。特别要围绕项目推介搞好项目服务,多从投资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换位思考,努力在项目基础条件之外增添附加因素,提高项目推介的人文附加值。同时,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借助人缘优势,不断延伸招商触角,编织招商网络,让客商认识昭阳、投资昭阳、落户昭阳。五是要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努力做到责、权、利相结合,业绩与奖罚相挂钩,做到项目到人、责任到人,不遗余力地抓好项目的组织、协调、调度和实施。

五、突出人才开发,实施科教兴区战略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也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要抢占县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突出人才开发这一重点,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增强农业资源总量中科技要素的比重。一是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把人才资源开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第一要务,做到现有的人才归位、培养的人才谋位、引进的人才到位。二是要坚持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不动摇,坚持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调整教育投资结构,在搞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农业科技知识及发展非农产业的知识技能教育,帮助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三是要围绕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目标,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导向,把推进科技教育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同科研院校的合作,提高科技联姻合作的市场化水平。四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教奖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才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五是要紧紧抓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两个主要支点,促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配合,以其特有的方式构成文化的驱动链和有机体,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精神引导和智能支撑。

六、突出环境带动,实施依法治区战略

环境是发展的重要要素,是生产力、是经济效益,是稳定的基础,也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一是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关优惠政策,把较快的县域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基础上。二是要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在融资担保、市场准入、部门服务等方面制定或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建议。要把解决问题同建章立制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规范审批行为,最大限度地方便投资者。三是要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要继续加强商品市场建设,建立和完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当前特别要加快建立产权交易市场,促使资本的合理有序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当前,市场化配置资源阻力最大的就是沿用行政化配置和搞地区封锁,要扫除的“拦路虎”。必须彻底打破思想观念和不适应发展要求的体制,努力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创造条件,使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充分释放。五是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严厉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法行为。严格依法行政,严惩吃拿卡要等破坏投资软环境的行为。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确保投资者生命财产安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狠抓基层基础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只有把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建设好,以诚信、保护、优质服务和良好的基础设施作保证,才能形成环境磁场效应,才能减少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阻力,降低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成本,最终达到“一招既出,满盘皆活”的效果。

(中共昭阳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理区长  曹阜忠)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