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

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之体会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7-01-04 17:28  作者:曾家才  责任编辑: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光辉的重要文件,通过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一、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有: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二是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日益巩固,我们已经具备了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精神条件;四是党领导社会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国社会整体上是和谐的,这是因为:第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之间的利益矛盾可以通过和平的法治的办法加以解决;第二,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衷心拥护和充分信任,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和谐;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使我国社会充满活力。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导致不和谐的原因有: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和不平衡问题;二是体制改革过程中因体制、机制不完善而产生的问题;三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因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而带来的问题。总之,从国际上看,面临“四大压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压力,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领域长期占优势的压力,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图谋的压力,以及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压力。从国内看,则面临“四大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四大压力”和“四大变化”要求我们党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实现中国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因此,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党中央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深谋远虑的结果。

二、学习《决定》所取得的新收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新高度。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六中全会的这一高度概括,充分提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符合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强调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标志着我们党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新的重要理论新贡献。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

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包括民主法制、协调发展、收入分配、公共服务、思想道德、科技文化、社会管理、创造活力、生态环境等九大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六项原则,必须是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涵盖了和谐社会建设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方针、工作动力、工作保证、工作条件、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决定》还用相当大的篇幅,从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2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把“和谐”作为奋斗目标鲜明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想、新观点

《决定》是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第一个加强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

一是把“和谐”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次提出形成“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决定》第一次鲜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重大观点:“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决定》把和谐文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三是特别强调了要注重发展社会事业。第一次以社会事务为核心议题。

四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以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决定》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要在民主、法律、司法、财政、分配和社会保障六个方面相应的制度,并把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决定》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五是着重提出了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社会。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整个《决定》贯穿着“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根红线。

(四)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新思路、新办法。

《决定》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新思路、新办法有:一是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二是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三是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四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明确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

(五)落实全会精神的新理念,新认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为此,有关专家特别强调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处理好“三个关系”,把握好“五个平衡”,掌握好“五个实际”。

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和谐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过去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现在又加了一条,没有社会和谐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由过去政治、经济、文化的“三位一体”,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二是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和谐的理念和精神。三是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建设的关系。和谐社会是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把握好“五个平衡”。有关专家强调,要从长效机制着眼,从现实问题入手,分阶段、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避免简单化。既要看到当前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又要看到存在不少影响和谐的问题,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既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平正义,又不要超越经济发展阶段;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要掌握好“五个实际”。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五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不断完善;四是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改革的攻坚时期以及矛盾的凸现期;五是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们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提高人大的监督能力和工作水平

区人大常委会将认真搞好学习,切实提高认识,牢牢把握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深刻认识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充分履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的重要职责,认清新形势,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区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在区委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坚持把民主法制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强化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紧紧抓住农业农村工作、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工程、教育、卫生、计生、扶贫、社保等社会普遍关注的影响社会和谐建设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项工作监督,促进行政机关协调好各种关系,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督促司法机关公正处理社会纠纷,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努力调整人大工作新思路,明确新任务,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昭阳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曾家才)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