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

只恐高考作文“舟”,载不动许多愁

来源:国际在线  更新时间:2007-06-11 16:14  作者:叶志军  责任编辑:


                  

在“春夜喜雨”后,一不小心我“摔了一跤”。但是,我告诉我自己“必须跨过这道坎”,因为在生命的“季节”里,“人生,诗意还是失意”或者人生就是“诗意的生活”,一直萦绕在“怀想天空”。毕竟“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告诉自己:“我能”!

对这样高考作文留意的朋友,一定会认得我这段各地作文题目的“串烧”。是不是有些汪国真或者席慕容的味道?或者近似于“诗歌软件”的做派。高考刚一结束,各地的作文题目就随着迅疾的资讯“流窜”于媒体间,善于造势的传媒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纷纷给技痒难耐的文字好汉们提供了一个“聚啸”的平台。

正如有的人不愿意在人前长袖善舞一样,他们的乐趣在于冷眼看别人的马失前蹄。作文题目甫一露面,立刻引来一片叫“倒好”的嘘声。有质疑“诗意”的游走,有质疑文章的“真实”,还有联想到商业广告的。用赵本山们的话讲:太有才了。

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次考试,高考作文不是“焦点访谈”也不是“新闻观察”,她甚至都不是大而无当的“春节晚会”。如果想在这里找真实的力量,那倒不如去买几份报纸,或者去街头体验一下升斗小民的生活,再或者如洪峰般来次身体力行的“文以载道”。

古人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即便在八股取士的年代,做一篇声情并茂、事关国计民生的锦绣文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考作文看的不过是考生的驾驭语言能力、文字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观察理解能力,非要把高考作文往忧国忧民上“靠”,颇有些不腰疼的意味。

有人说,看见白岩松似乎要有什么大事要发生;看见崔永元,你就知道原来没什么事情要发生。在心态决定一切的年代,不必要往本来已经很沉重的高考身上再火上浇油。考生不是政治家,作文也不是竞选宣言和施政纲领,想让高考作文承担“社会手术刀”的任务,只恐高考作文“舟”,载不动许多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惯于“冷眼向洋看世界”的人来说,胡适的“多研究一些问题,少谈一些主义”,今天听起来仍然具有普适性。想当年,在中国足球还有人看的年代,但凡一个口头上的“球迷”,都能就排兵布阵、逗引埋伏说出一套理论。弄的踢球的脸上挂不住:要不,您下来踢踢?结果,“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或者,我们都忘了我们当年的高考作文了吧;或者,我们也忘了我们写作文时也“女为悦己者容”了吧。“越开放的题目越难以集中‘立意’,对考生来说,要在一个小时里把纷乱的感觉和过去的经验、体验理出一个头绪,找到一个较好的切入点,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一定难度。”侵淫此间多年的人士如是说。

“当你的女友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余光中语),当高考作文还在为分数拼搏的时候,你怎么期望它成为“焦点访谈”?当年,编写小学一年级教科书,第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来来来,来上学。结果被人狂批。梁实秋就把稿费预支给骂得最厉害的人,那人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怎么改,结果课文内容改成了:去去去,去上学。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