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昭阳

杜宇的族属

来源:http://icemm.blogbus.com/  更新时间:2007-01-19 14:36  作者:δ֪  责任编辑:

 

    关于杜宇的族属,有三段文字,值得注意。
    一、《蜀王本纪》:“后有男子名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字妻。乃自立为王,号曰望帝。”
    二、《本蜀论》:“望帝者,杜宇也,从天下。女子梁利自江源出,为字妻。遂王于蜀,号曰望帝。”
    三、《四川通志・纪闻》引《蜀王本纪》则为:“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字,出天堕山。朱提有一女名利,从江源井中出。”《 四川通史》(1993年版),将《蜀王本纪》的“从天堕”解为“蜀国以  外”,并以“止朱提”释为“来源于朱提”,于是,定杜宇为濮人或彝人、“止朱提”,可以理解到朱提,停留于朱提,却很难说成就是朱提人《诗经》“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确实有居住、栖息之意,但《本纪》前有“从天堕”之句,就不能说成土著人了。说杜宇的妻子出自江源,当为土著无疑。“从天堕”、“从天下”,天在什么地方?”出天堕山”,天堕山又在哪里,古人对天上山上,有同义之意。神仙们生活在天上,实则生活在山上。希腊神话中的天上诸神,就住在奥林波斯山上。中国的神仙,也该住在天上,但在《山海经》中,却又都住在山上。所以,从天堕,当做从山上下解。具体以成都平原来说,最高的山,当为龙门山脉的岷山。
   杜宇一族,为什么要下山?这就耍追溯到夏商之际的民族大迁徙。拙作(三星堆文化四说》中,已有述及。应该补充的是,当时的那种“民族大逃亡”,并不把所有的目标都瞄准未知的成都平原,而是以“鸟兽散”的形式,四处逃窜。所以,才有“蚕丛国破,子孙居姚、嵩等处”的话。这个“等”字,应该包括“从天下止朱提”的蜀族杜宇部落。
   朱提与岷江的尽头,只一江之隔,是一个大山丛中的小平原,地貌略似茂汶盆地。它附近的铜矿、银矿,古时就已开采。加之云南是中国最早的产稻区,杜宁部落,流落到此后,不仅学到先进的铸造技术,也学到了先进的农耕技术,成为―支有实力的部落。
     朱提,即今云南昭通。这里是万山丛中的一块悔迹平原。矿藏十分丰富,其中,出产铜、银的名声远播。自周秦起,就为中华知名人士称道,见于历代《食货志》。蜀人早就懂得炼铜,流落到此,学到了更为先进的铸造技术。云南滇池一带,是中国最早的稻作区之一,移居到此的蜀人,又学到了更为先进的农耕技术。于是,这支蜀人的杜字部落实力渐渐强大起来。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沿江重返呢?我估计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朱提这块海迹平原,实在太小,有碍进一步发展。二是鱼凫氏战败“仙去”,部分蜀人沿江而下,来投靠自己远在朱提的亲族,希望他们去“报仇雪恨”。同时,也讲了成都平原的富饶。为了发展和开拓,使他们折回川西,重振蜀族雄威。正因为这样,他们沿江返回时,没有再回岷江河谷,而是过新津,经江源,直奔汶山下之郫邑的。
   鱼凫南迁之说,并非毫无根据。因为,沿岷扛而下,犍为郡之南溪,有色凫津。泸州纳溪河下游,有鱼凫关,再往东,至今奉节一带,则有鱼复国。明代大学者杨升庵曾有一诗:“鱼凫今口是阳关,九度长征九度还。”看来,他往返于川滇之间,是多次经过这个关口的。今日有学者以为杨氏记忆有误。但经过九次,才写《鱼凫关》这首诗,决不可能是笔误。杨氏在《永宁杂言》中说:“《蜀本纪》鱼凫氏治江阳,即今永宁鱼凫天也。”必有所本。而杨氏回川之路,也多是经过昭通、筠连、永宁,到今沪州的(明时,昭通属四川马蒙府)。
    如果按杨氏所说,鱼凫氏曾治江阳(即今泸州),那么,这支残部依附邻近的同族杜字氏,回师北上,“收复失地”――成都平原之湔山一带,并逐渐发展壮大,则在情理之中。而川东之鱼复国,也可能是鱼凫氏国破后,沿岷江、长江,在川东立足之后裔,并非鱼凫氏为争夺盐利派出的士兵。 古江源在岷江旁,离今崇州城址不远。不知今日发现之“双河城”是否是一个地方?总之,这里河流纵横,是居住的好地方。“双河古城”是古平原上土著聚居点。古文献说,有女子名利(或为梁利),“从江源井中出”。这“井中’’又为何意,论者很少。人是不能从 ”井”中钻出来的。这“井”字很值得研究。“井”如果不指实物,那么,就只能指星象和卦象。华阳国志-蜀志》引《河图括地象》:“岷山之(地),(上)为井络,”意思是说,岷山之地,都在井星的笼罩之下。指地理位置。如我们的《汉州志》(乾隆版)关于《星野》说:“汉州应在井鬼之次,八参三度”即是《易经》之井卦:上卦(坎)为水,下卦(巽)为人,郑康成《解》曰:“井之象也,井以汲人,水无空竭,犹君子以政教养天下,惠泽无穷也”。梁利对古蜀发展的贡献,也可作如是解。
   可以作以下的猜测:鱼凫氏被土著的濮人赶走“仙去”以后,成都平原,仍是土著的势力范围。因此,要再度进入平原地区,决非易事。其间,必有许多战事。蜀人过去,一直与土著处于敌对状态。所以,虽有反复,始终不能在川西平原站稳脚跟。直到杜宇与土著女子梁利联姻,蜀人才真正成为成都平原的一分子。而三星堆文化,正是蜀人和土著人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结果。
    一个有趣的例子:1604年,英国人约翰・史密斯带着新移民去北美的弗吉尼亚,开辟殖民地。结果,被400多个伯哈坦族的印第安人袭击,最后落入印第安人的手中。史密斯被绑在树上,当射手们准备射出死亡之箭时,大酋长伯哈坦最疼爱的女儿波卡荷塔丝却爱上了他。悲剧没有发生,几经波折,终于结成夫妇。印第安人与英国移民之间化千戈为玉帛。 
   我不知道17世纪在北美洲的这一幕,是否在3000年前的成都平原也曾发生过。但蜀人与土著的通婚和联姻,最终创造出灿烂的古蜀文明,则是无疑的。
    杜宇族与土著联姻,使他们在川西平原立住了足。他们带来的稻作文明和金属冶炼技术,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得到当地土著的拥护。那些“隐去”的蜀人也纷纷复出。这时,杜字才能“自立为王”,“都汶山下,邑曰郫”,开始建立真正具有联盟性质的国家。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