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昭阳

西魁梁子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8-10-09 16:54  作者:杨琼  责任编辑:

 

我是几年前在谈论哪个地方的洋芋好吃时第一次听到西魁梁子这个地名,当时虽然没有吃到西魁梁子的洋芋,不过这个地名却给我留下深刻的映象。用昭通方言读出“西魁梁子”这几个字,很有味道。文字这种东西就是这么奇怪,它能让人产生无尽的幻想。当我听到西魁梁子这个地名时,大脑里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幅冷峻生硬的图画:山高坡陡,怪石磷峋,一年四季云遮雾绕,寒风劲吹,人烟稀少,生存艰难而无奈。总之,应该是一个缺少春天和风景的地方。

今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西魁梁子,以一个过路人的目光,在匆匆的行程中看到了西魁梁子在早春二月的美丽风景,那是和我的想象相去甚远的一种感受。西魁梁子的每一座山头,都有成片的松林,绿意盎然。从山脚到山腰,就是一层一层的庄稼地。顺着山势,层层的庄稼地弯弯曲曲,有些像元阳的梯田,线条非常柔和,如同温婉的诗行,默默地诠释岁月的丰厚和悠长,又仿佛是和风下的大海,一浪一浪恬然地荡漾开去。庄稼地的土多半是黄土,中间偶尔又有一块一块的红土,红黄相间,整个色调十分温暖。在早春午后的阳光下,整个西魁梁子在苍茫中透着温暖、平和,红土和黄土就那么随意地东一块,西一块,却又那么和谐地相融,我想,也只有大自然才能用它神奇的丹青妙手,晕染出这样美妙的图画。庄稼地里已经有人在点洋芋了,同行的人介绍说,西魁梁子只产荞子和洋芋,山高坡陡,土不保肥,很瘦,不过洋芋却因此比别处的好吃,也就比别处的有名。这一片温暖的土地,因为气候冷凉,物产也就相当单调,只有荞子和洋芋在这里默默地支撑着当地居民的生存。途经西魁梁子的时候,很多庄稼人或者单家独户,或者几家人相互换工,挖的挖坑,丢的丢粪,播的播种,相互配合默契,点种他们这一季的希望和盼头。带去的孩子,七八岁的,就已经是大人的帮手,小一些的,就在地边,坐着或者躺着,无忧无虑地享受山风和阳光。点种的人们,兴致好的,说说笑笑,或高或低的玩笑声便打破了山梁的寂静。更多的人是默默而娴熟地做着手中的活路,累了,就停下来喝点水,带着孩子的妇女赶紧到地边,招呼独自在一边玩耍的孩子。几十年的活路都是这么做的,无非就是洋芋种换了,壮劳动力少了,地里多了老人和孩子,一些人去山外闯世界,一些人留下来坚守这一片土地。我看见他们一脸平静地承受着这一切。

顺着山路一路颠簸,有土地的地方,都有点种的人,稀稀落落的树林,大片大片的坡地,站立在山头的一匹马,顶着红围巾的放马妇女,在地里娴熟点种的人和他们放在地边的孩子,这些图象,一起在大片大片人们开垦出来的黄土地成为流动的风景。我不知道西魁梁子的洋芋产量高不高,也不知道这里的洋芋除了填饱肚子外,能不能被运到山外,卖个好价钱。同行的人说,在这些地方可以种板栗和核桃。退耕还林搞了好多年了,这里只看见山头有一些松林。其余大片大片的土地,在光秃秃的山梁上,尽管色彩是如此的绚丽,线条是如此的柔美,我真担心,一场大雨,一场山洪,仅靠山头的松林,如何能留住这些泥土?我还担心那些在地边玩耍的孩子,几十年后,当他们和众多的兄弟姐妹长大成人,他们靠什么生存?

作为一片风景,西魁梁子是如此的美,让人感动,给人启迪,然而,作为一种生存环境,它是如此贫瘠和沉重。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但是人可以选择改善生存的方式。我真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有另一种种植方式可以改变这些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境,有成片成片的经济林果滋润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或许那个时候,曾经感动过我的风景变了容颜,不过,相信所有的人,感受过西魁梁子之后,在美丽的风景和艰难的生存之间,都愿意选择以某一种方式改变艰难的生存。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