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关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思考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9-03-05 09:34  作者:陶毅  责任编辑:赵磊明

从现在到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出征,走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连续六年春节前后到贫困地区调研慰问、指导脱贫攻坚,先后五次主持召开跨省区脱贫攻坚座谈会。2018 年 3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听取 2017 年省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明确提出要对脱贫攻坚战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前,正值昭阳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如何贯彻新思想、落实新要求、谋求新作为,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近日,笔者结合昭阳脱贫攻坚实际,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行了再调研、再梳理、再思考。


一、基本情况

昭阳区是云南省昭通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是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也是全省 27 个深度贫困县区之一。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是早期云南文化三大发祥地之一,民国时期有“小昆明”之称,涌现了龙云、卢汉、姜亮夫等一大批影响云南、影响全国的知名人士。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位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四大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交汇地带,是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综合交通枢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平均海拔 1920 米,有“秋城”的美誉,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集高原绝壁、高山湖泊、高海拔瀑布和溶洞为一体,昭通苹果荣获“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区国土面积 2167 平方公里,辖 20 个乡镇(街道)184 个村(社区),28.01 万户 91 万人。2017 年,生产总值 255.9 亿元、同比增长 9.2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244.38 亿元、同比增长 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8亿元、同比增长12.2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分别为11.38亿元、57.55 亿元,同比增长 3.5%、8.8%;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29432 元、9608 元,同比增长 8.7%、9.6%。截至 2017 年底,还有 7 个贫困乡镇、91 个贫困村、22944 户 94100 人,计划 2018年脱贫出列 26 个贫困村 12053 户 50656 人;2019 年脱贫出列 65个贫困村 11056 户 43444 人,摘掉贫困区帽子。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昭阳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市部署和要求,打出系列组合拳,2014 年以来,四年累计减贫 120824 人。

(一)抓精准识别,全面摸清家底。

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能搬则搬、应搬尽搬、整村搬迁”和错评率、漏评率、错退率、漏退率4个“归零”目标,坚持以“133”工作法为抓手,全面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特别是 2017 年,我们组织千人队伍,历时 4 个月,开展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对象精准识别摸底调查,逐村逐户了解掌握人口结构、生产资源、收入来源、生活现状、发展意愿等信息,精准锁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456户123676人、易地搬迁对象8253户34375人,摸清了家底,扣好了“第一粒扣子”,从根本上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

(二)抓易地搬迁,换穷窝断穷根。

以“换穷窝”特别是“断穷根”为核心,坚持“领导、规划、建设、标准、搬迁”五个统一,探索“进城集中、进城融合、保障房、中心集镇”四种安置模式,强化“就业、就学、就医、发展”四项保障,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群众较满意”。截至目前,共建设安置点 18 个,已搬迁入住 1688 户 6935 人。在全省创造性地利用工业园区保障房进城安置 589 户 2477 人,得到了省、市的高度认可。同时,结合中心城市“一城三区”布局,规划建设进城入镇安置点五个,同步配套就业、就学、就医等公共服务设施,计划安置 5746 户 23856 人,实现易迁对象安置全覆盖。

(三)抓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抓住东西部对口协作机遇,围绕 70 万吨水电铝、华坚、乔治白等重大工业项目,加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集中打造苹果、马铃薯、生态养殖等拳头产业,引进海升集团、国投中鲁、农投公司等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强化劳动技能培训,做大做强产业支撑,实现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劳动力转移、产业扶持等全覆盖,初步形成“区有骨干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劳动力有事可干”的产业扶贫新格局。

(四)抓资源整合,精准靶向施策。

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优化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区级项目库,精心编制 152 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规划,精准制定到村到户到人脱贫方案,整合投入资金 10.33 亿元,全力实施住房、公路、教育、卫生、生态、兜底等扶贫措施,精准滴灌到村到户到人。

(五)抓组织保障,严肃执纪问责。

区级实行“双组长”“双指挥长”负责制,成立十个脱贫攻坚专项检查组和四个纪律巡查组,制定出台了干部管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健全扁平化指挥体系和制度体系;独立设置易迁办和扶投公司,组织贫困户闯市场。调整充实驻村第一书记 111 名、工作队员 324名,乡、村、组干部职工全体总动员,书记、乡长“双指挥长”,专职副书记兼任扶贫办主任、副乡镇长兼任副主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严抓严管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和资金管理使用,一月一抽查,一季一检查,一年一考评,严格督查问责、兑现奖惩,仅 2017 年就问责处理干部 31 人。

(六)抓感恩教育,激发内生动力。

坚持将群众工作贯穿脱贫攻坚始终,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制定下发《脱贫攻坚政策汇编》,要求帮扶队员、乡村干部以“新时代讲习所”为载体,大力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面对面与群众交流,耐心细致讲政策,心平气和谈道理,引导贫困群众自强自立、感恩奋进,自觉摒弃“等、靠、要”陋习,在感恩教育活动中,涌现了靖安五星苗寨 128 户群众坚决不当贫困户的感人事迹。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受历史、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昭阳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成本高。从总体规模上看,昭阳区虽然已减贫12.08 万人,但还有贫困乡镇 7 个,贫困村 91 个(其中深度贫困村 50 个),贫困人口 2.3 万户 9.41 万人,贫困发生率(12.45%)比全国平均水平(3.1%)高9.3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9.8%)高 2.65 个百分点,到 2019 年实现脱贫,平均每天要减贫 130 余人,少数已脱贫人口还存在返贫风险,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从贫困结构上看,对标脱贫出列标准,全区还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易地搬迁人口5746户23856人,住房安全不达标4832户20485人,需持续资助就读高中、中职、高职、大专及以上贫困学生 4959 人,因病致贫家庭 862 户,患长期慢性病、大病贫困人口 2158 人。从资金投入上看,初步估算,到 2019 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需要投入资金 30 亿元以上,虽然我们在整合财政资金、争取融资基金、开展城增村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需求与投入之间的差距明显。从思想认识上看,随着各项帮扶政策的逐步落地和脱贫攻坚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干部的思想认识基本统一,但也助长了少数群众“等、靠、要”思想,不愿借助帮扶力量自我发展,“扶志”任务十分紧迫。

四、对策措施

脱贫攻坚是昭阳区今明两年首要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统一一个思想,强化五个保障,实施十大行动,确保到2019 年如期脱贫出列摘帽。

(一)统一一个思想。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扶贫开发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一全区干部思想认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举全区之力、聚全民之智,全面抓实抓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强化五个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层层建立任务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细化量化实化区级领导、乡镇、部门责任,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责任,打造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衔接的责任链条。二是强化纪律保障。将 2018 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集中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违法行为,对脱贫攻坚工作坚决做到强化监督不松劲、执纪问责不手软、严格管理不护短。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坚持新增财力向扶贫领域倾斜,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成功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监管,开展扶贫资金专项审计,着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强力推进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红利。四是强化能力保障。进一步加大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开发思想、脱贫攻坚政策、群众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和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员,培养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五是强化宣传保障。将群众工作贯穿脱贫攻坚始终,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扎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在媒体开设“点赞点、曝光台、监督台”,引导贫困群众自强自立、感恩奋进,自觉摒弃“等、靠、要”陋习。

(三)实施十大行动。一是产业扶贫行动。坚持外联市场、内接基地、内外互动,围绕苹果、马铃薯等拳头产业,引进龙头企业,成立以村级党组织主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龙头企业 + 基地 + 党支部 + 合作社 + 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苹果、马铃薯、生猪养殖等基地四个,建立健全入股分红、吸纳务工、托管代养等利益联结机制,扩大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的参与程度,坚决不让一户贫困户游离在合作组织之外,助推脱贫 10800 户 45728 人。二是资产收益扶贫行动。按照“资产变股权、集体有股份、农民有权益”的思路,在不改变资金性质的情况下,整合涉农资金进入区扶投公司,用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形成的资产再折股量化分配给村集体、贫困群众、入股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获得分红,助推脱贫 1937 户 8368 人,村集体获得稳定收入。三是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行动。采取“公司 + 党支部 + 合作社 + 贫困户+ 扶贫就业服务队”模式,由扶投公司主导,各乡镇具体负责,组建扶贫就业服务队,统一安排、统一培训、统一管理,有序组织转移输出贫困劳动力,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助推脱贫 12053 户 14794 人。四是易地搬迁扶贫行动。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持续能发展、群众较满意”的要求,一次性进城入镇安置,2018 年安置 1683 户 7181 人,2019 年安置4843 户 20098 人,统筹考虑就学、就医、就业问题,帮助搬迁户盘活耕地、林地、宅基地等资源,实施“换房子”工程,解除搬迁群众后顾之忧,助推脱贫 5746 户 23856 人。五是农村危房改造扶贫行动。对标住房安全标准,以乡镇为单元,统一组织施工队,确保4832户20485人住房安全有保障。六是生态扶贫行动。以苹果、核桃等经济林果为主体,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8.5 万亩,重点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村及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400 人担任护林员。七是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行动。确保建档立卡贫困群众 100%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无劳动能力、鳏寡孤残人员实施政策性兜底 4962 人。八是健康扶贫行动。确保建档立卡贫困群众 100%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全面落实健康扶贫 30 条,对因病致贫家庭 862 户,患长期慢性病、大病贫困人口 2158 人开展针对性救助,建立健全健康扶贫长效机制,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九是教育扶贫行动。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00% 接受义务教育;对普通高中、接受职业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生分别每生每年补助 3000 元,大专及以上建档立卡贫困生每生每年补助 5000 元。十是其他扶贫行动。对标对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完善项目库,加快推进水、电、路、网、活动场所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实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要求,推进“互联网 +”精准扶贫工作,提高社会扶贫精准度和公信力。


 (作者系中共昭阳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