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妙手仁心暖山乡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9-05-16 11:37  作者:杨琼 杨宇 黄照勇  责任编辑:虎伶俐

从四季如春的省城到高寒偏远的山村,从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支部书记到驻苏甲布兴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从研究医学课题到探索乡村振兴,候祎,这位四十二岁的共产党员,毅然迈向脱贫攻坚一线,用妙手仁心,为山区群众点燃希望之火。

整理档案

环境整治后的街道

乌骨鸡苗

群众感恩送锦旗

  2018年2月下旬,在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的候祎得知单位要派工作队员深入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消息后,主动报名参加。候祎考虑到自己长期患有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及肝囊肿,为了不耽误驻村扶贫工作,他在报名后第二天就做了胆囊手术。手术后第十五天,在手术切口都还没有拆线的情况下,候祎及时奔赴到昭阳区苏甲乡布兴村驻村扶贫,承担起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

到了布兴村,侯祎带领四名队员认真学习了与扶贫工作相关的各种文件、会议精神及各种参考材料、书籍,按照与村“三委”共同研究、讨论具体的扶贫措施、方法及步骤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在走访调查中,候祎带领队员通与村干部和群众沟通交流,连续数月跋山涉水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家中了解情况,熟悉地掌握了布兴村具体村情、民情及贫困情况。布兴村是全乡最边远的一个行政村,属于高寒山区,平均海拔2700米左右,是苏甲乡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二千多人,长期以来,布兴村群众的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植和零星养殖。深度的贫困,让候祎揪心,也让候祎急于为布兴村群众找到一个好的发展道路。候祎在调研中发现,布兴村有上万亩草山,虽然是水源保护地,不能大规模养殖,但可以采用合作社加农户散养的方式来提高农民收入。“抱团取暖共同发展”“以种植促养殖,以养殖促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逐步成熟。侯祎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参与筹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村里成立了胡夏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建成了合作社的500亩苦荞种植示范田;同时成立了浩蝶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吸纳了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社员。2018年8月,在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支持下,侯祎带领队员们争取到了云南省计划生育协会的“计划生育贫困户养殖项目”和10万元项目资金,项目涉及14户建档立卡的计划生育贫困群众。

候祎介绍说;“目前,我们考虑的是先养鸡,我们带着贫困户和乡村干部到盐津实地考察之后,发现盐津的乌骨鸡比较适合我们这个地方来养殖。所以我们开了会讨论之后,把盐津乌骨鸡引进到布兴村来,在2018年申请了一个养殖的项目专门就帮助计划生育贫困户来做养殖项目。我们为每一个计划生育贫困户发放了50只脱瘟一个月的鸡苗让他们养殖,预计养鸡之后,大概5个月到6个月能为这些家庭增加2000块钱左右的收入。到了销售的时候,我们合作社还可以回收回来再销售。如果他不愿意销售给合作社,也可以自己销售。鸡苗引进都是由合作社来统一引进的,成活率还是比较高的,能达到90%至95%。”

为了让项目尽快落地,造福群众,候祎带领团队,积极协调区驻村办、村“三委”和盐津县的乌鸡养殖园,落实好了鸡苗采购和合作社养鸡场建设等工作,2018年11月流转土地十亩建起了养鸡场,统一培训后,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鸡苗,免费为社员进行鸡苗脱瘟等。目前,养鸡场已养殖乌骨鸡一千只,下步还将购进鸡苗一千只。该项目预计可让14户计划生育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2000元,预计该项目还能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布兴村群众胡兴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后,除了自己在家养殖了100余只乌骨鸡外,他还到合作社的集体养鸡场打工,既学习技术,也增加收入。一想到省里来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为自己带来了发展的路子,胡兴开非常感激,也非常高兴。

胡兴开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帮助下,我们建档立卡户获得了很大的好处,尤其是省里派下来这几个工作队员,以侯队长为代表带动我们老百姓发展养鸡,虽然他们没有带多少钱来帮助我们,但是他们给我们找出了好的路子来,不但帮助我们脱贫,还能帮助我们致富。由于我们这里的鸡肉质很好卖出的价格要高一点,对于我们这些走不出去的人来说,有很大的好处,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侯队长和他们整个团队。”

合作社的成立和养鸡项目的成功,让候祎和队员们欣喜万分,感觉到了自己在山区辛劳的价值。了解到布兴村还有25名留守老人因为缺乏劳动力导致贫困后,候祎又在心里为困难群众盘算了一个发展项目,再向省计划生育协会争取养殖项目,实现留守老人养殖项目的全覆盖。候祎告诉记者:“我们之前摸了一个底,整个村有25户留守老人,所以把这25户人全部纳入到合作社来。今年项目如果申请成功的话,资金到位了,我们就会逐步采购鸡苗,甚至把鸡舍都给他们建好,建在他们的房前屋后让他们散养,计划每人发放40只鸡,先让他们试着来养,如果以后成效好了,集体经济也有收益了,我们就形成滚动式的发展,那合作社就会越来越壮大。如果以后养得好的话上万只甚至几万只鸡的产量都没有问题。”

贫穷落后必然导致脏乱差。布兴村虽然村庄四周绿树掩映,景色宜人,但集镇上又脏又乱,尤其是赶集过后,遍地都是畜粪和生活垃圾。结合区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侯祎和村“三委”共同商定,大力整治布兴村环境卫生。考虑到村“三委”工作经费紧张,侯祎从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经费中先后共拿出5万元,为布兴村购买了环卫设施、修建了垃圾堆放点,去年组织村民先后开展了八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并通过公益性岗位聘请了保洁员,每三天进行一次集中清扫。整治后的小集镇变得干净整洁了许多。

了解到布兴村第四村民小组修建的蓄水池已无法满足村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后,侯祎带领队员实地查看,并会同村“三委”一起研究解决方案。工作队拿出1万元工作经费新建了一个蓄水池,彻底排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村民的饮水安全。胡兴才说:“以前他们驻村工作队还没有来的时候,环境卫生相当差,也没有养殖合作社和种植合作社,自侯队长他们来后,布兴村取得了飞快的发展。种植方面,我们去年种了500亩的苦荞,养殖方面,我们现在已经养殖了1000只小鸡了,下一步又准备采购1000只。”

今年,为了落实好国家对务工人员的扶持政策,需要各村务工人员开务工证明,在4月30日前建立台账上报数据。布兴村全村三四百个务工人员分散在全国各地,有的有联系方式,有的无法联系,工作队就分门别类进行联系和统计并录入信息,工作十分繁重。专门负责联系务工人员的队员每天从早上起床就忙到晚上睡觉,连续干了五天,颈椎严重受伤,病倒了,侯祎及其他工作人员又顶上接着做还没完成的工作,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完成了百分之八九十务工人员台账统计。目前还有二十余名在外务工人员无法联系上。现在虽然上级已经关闭了务工人员资料上传通道,但侯祎他们工作组仍然还在继续努力联系未上传务工证明的那部分人,争取让每个在外出务工人员都享受到国家的稳岗补贴。

作为长期救死扶伤的医生,候祎和队员们非常关注当地的医疗水平和群众的健康状况。山高路远,经济落后,很多群众得不到优良的医疗服务。侯祎又及时向单位领导反馈苏甲乡的落后情况和群众需求,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领导先后3次组织专家团队到苏甲乡为当地群众进行义诊,普及健康常识,发放健康保健宣传资料,赠送药品,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从省城到偏远的布兴村,山遥路远,正常情况下他们一个单边的行程要花去一整天时间,一个月下社10天,布兴村12个社,每兜一圈要两三个钟头,做具体工作还要花去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每月按规定计划休假10天,可总有太多工作无法让他们休满假期,同时还要克服生活上的诸多困难。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和艰苦的环境,候祎总是带好头,尽量照顾好队员。一年的朝夕相处并肩作战,让曾经的同事对候祎更加钦佩。队员顾春耘说:“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这个团队非常团结,有什么工作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干,特别是对我们4位女同志,他在生活上非常关照。他对贫困户特别关心,比如说哪家因病返贫啊,他就马不停蹄地跑到贫困户家里慰问。我觉得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对老百姓有一颗爱心,老百姓肯定是欢迎我们工作队的。”

 今年是昭阳区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户脱贫,村出列”进入倒计时。布兴村将脱贫23户87人,脱贫不是目的,持续发展才是根本。今年,候祎还将带领队员们继续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和当地干部一起,开展好脱贫综合研判、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农村危房改造及易地搬迁等工作。候祎和队员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编后语:从一名白衣天使,到一名乡村干部,无论身份怎么变,党员身份和责任始终没变,满腔赤忱和一颗爱心始终没变。候祎和所有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一样,信心满满,期待着山区美好的明天。尽管一路艰辛,但他们依旧会用妙手仁心,点燃希望之火,造福一方百姓。

    (昭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琼 杨宇 通讯员 黄照勇)

小贴士      合作社出售高山林地散养喂食荞麦的乌骨鸡及鸡蛋  联系电话15987909029  

 视频新闻: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