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为“艾”发声 终结歧视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0-12-04 09:57  作者:云南防艾  责任编辑:赵磊明

 每年12月1日,世界各地都会纪念“世界艾滋病日”,以提高公众意识、缅怀逝者、庆祝已取得的抗艾进展,并进一步增加感染者获得治疗和预防服务的机会。


今年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其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英文主题为“Globalsolidarity,shared responsibility”),旨在强调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团结协作,强化压实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四方责任”,携手应对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全球范围内重大传染病挑战,共同抗击艾滋病,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


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权与其他诸多权利密切相关。只有将推进这些权利视为全球健康工作的核心,使人人都获得优质医疗服务,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才有可能实现到2030年消除艾滋病这一公共卫生威胁的全球目标。



终结艾滋,消除歧视。艾滋病(AIDS)已经是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够最大程度抑制HIV病毒复制,延缓艾滋病(AIDS)进程,提高生活质量,降低AIDS发病率、病死率,并减低艾滋病传播。

但是,与艾滋病相关的误解、恐惧和歧视依然普遍存在。这不仅使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和就医、就业、就学时面临诸多挑战,承受沉重的社会压力,以致影响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还严重制约着艾滋病防治和关怀工作在全社会的深入开展。


我国政府已承诺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到 2030 年结束艾滋病流行并建成健康中国。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政府、医疗卫生系统及公益慈善机构的一贯努力,更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和各个社区多元而广泛的参与,特别是每一个人的志愿参与和志愿服务。


羞辱和歧视无疑是我们在应对艾滋病战役中最大的敌人,这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一份声明中的表态。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还说,所有形式和情境下的羞辱和歧视都是不可以接受的,并且必须要停止。


携手抗艾并不仅仅依赖于医学的进步。一些人冷漠、孤立的态度,给患者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的自卑心理,容易导致患者拒绝配合治疗,使得原本可以遏制的病情,在拖延中进一步加重。研究显示,歧视不但直接影响受歧视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而且将严重阻碍社会医疗服务和公共健康教育的进程。歧视的副作用比病毒更可怕,“有人被歧视的地方,就是艾滋病蔓延最快的地方”


正因此,改变人们对艾滋病的错误认知,对推动预防艾滋工作的进步意义十分重大。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