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大道征途 ——昭通市综合交通大建设大变迁大发展巡礼

来源:昭通新闻网北纬29度  更新时间:2022-02-10 09:55  作者: 杨 明 宋大明  责任编辑:虎伶俐

编者按: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决定启动实施新一轮 “六大战略”,是不断深化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科学路径和战略选择。“六大战略”相辅相成、共促发展,乡村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接续之举,产业兴市是区域崛起的动力之源,交通强市是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城乡融合是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生态优先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基,人才支撑是跨越式发展的必然之需。

拓展深化“六大战略”,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忠实实践,是落实全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三个定位”目标和落实“四篇文章”要求的有力支撑。为加大对昭通新一轮“六大战略”的宣传引领,昭通日报社特开设《聚焦“六大战略”》特刊,每周依次推出“乡村振兴、产业兴市、交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优先、人才支撑”六大专题报道,推动全市上下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深入实施好“六大战略”,坚定不移走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市情实际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全力夺取新时代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胜利。

崇山峻岭辟通途,以路为弦谱华章。昭通古称“乌蒙”,清朝“改土归流”后,改“乌蒙”为“昭通”,取“昭明通达”之意。昭通发展史,实则就是一部交通变迁史,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唐改“石门道”,助推历史上的昭通多次出现开放鼎盛的辉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人民筚路蓝缕、凿隧架桥,铺筑起一条条发展之路、开放之路、民生之路、富强之路,深处乌蒙山区腹地的昭通一改闭塞落后的交通旧貌,一幅大道通衢、铁龙交织、通江达海、银鹰翱翔的现代化交通新图景俨然呈现。

难题:昭通不通

世人皆知“蜀道难”,岂知昭通“连峰际天,飞鸟不通”。乌蒙山、四川盆地、大凉山、五莲峰碰撞交会,金沙江、朱提江、牛栏江三江分流切割,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绘就了昭通秀美神奇的独特风光,但也造就了海拔高差近3800米的深山峡谷,形成了“说话听得见,走路转一天”的天然屏障。

曾经山阻水隔的出行条件和封闭环境,阻碍了昭通与外界的往来,造成了昭通发展相对滞后的困境。脱贫摘帽前,昭通11个县(市、区)中就有10个国家级贫困县(区),其中深度贫困县(区)7个,贫困人口多达185.07万,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久困山峦的昭通,“行路难,难于上青天”“修路更难,难于下五洋”。但再难,昭通人民从未放弃,长期以来决心打通发展的道路、凿开封闭的大门、改变落后的局面。“九五”期间,昭通实现“乡乡通公路”;到“十五”末,昭通各类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十一五”期间,昭通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水麻高速公路;“十二五”期间,昭通实现“县县通二级公路、乡乡通油路”;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昭通全面打响综合交通建设大会战,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交通难题,结束了昭通人民望山却步、望路兴叹的漫长历史,实现了交通四通八达的千年梦想。一座座矗立在层峦叠嶂间的地标性桥梁,一条条贯通于大山峡谷深处的隧道,一个个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攻克,一次次交通建设纪录的刷新,无不验证昭通交通大变迁的艰辛和不易。

破题:交通先行

在昭通这样的贫困地区发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可谓困难重重。大山、大水、大峡谷是第一瓶颈,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堪称“地质博物馆”。人才队伍之弱是第二瓶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金融人才异常紧缺。财力支撑之困是第三瓶颈,到2020年地方财政收入仅有85亿元,除保障正常需求运转外基本无钱用于建设。

千古大道兴,交通必先行。“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看准交通发展对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确定全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规划一张“路网”,横下一条心,立下愚公志,全面打响了综合交通建设的突围战、攻坚战、逆袭战,加快补齐落后的交通这一最大短板,欲为昔日的乌蒙、今天的昭通这一大鹏插上垂天之翼!

规划引领开新局。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聘请交通规划院、同济大学等顶尖规划研究机构,加强与周边州(市)的综合交通规划有效衔接、重点项目密切协调,努力实现路线最优、投资最少、效益最大。“十三五”时期,全市规划实施交通建设重点项目20项,总投资2475亿元。实践中,按照“做实规划编制、同步启动前期、有序开工建设、逐年建成通车”的总体安排,系统精准地将总体规划分解到各年度计划中,确保项目有序推进。特别是科学合理的路网布局设计和务实有效的基础工作,规划的多条高速公路与国家、省级战略规划高度契合。“十三五”规划的12条高速公路中,9条列入全省“能通全通”项目库,沿江高速公路3段连接线纳入国家“十三五”中期调整规划,剩余2条纳入省“互联互通”项目库。

创新驱动探新路。编制实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指南》,应用此标准,全市高速公路建设降低成本约60亿元,昭通成为全国第一个制定高速公路地方标准的地级市。立足项目特点,创新建设模式,将规划建设的12条高速公路分为国高网项目、享受中央车购税补助项目、社会资本参与的PPP项目、委托建设项目、合作建设项目、公开招标建设项目、自建项目7大类别,实行“一路一方案”,为每条高速公路量身打造最佳建设模式,高标准推进项目实施。面对投资达1300亿元的高速公路建设,昭通市主动出击,打好筹融资“组合拳”,投融联动带动投资200亿元、多方争取筹措资金300亿元、银企对接贷款融资800亿元。采取常规招标、打捆招标、DBFO模式、一事一议、引进大中型企业参与,创新模式推进公路建设。及时成立市铁投公司,并通过对铁路车站周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积极筹措铁路建设征地拆迁资金。

人才支撑解难题。创新柔性人才机制,引进高端投融资和技术人才,着力破解投融资和技术攻关等难题。引进40名投融资人才和9名职业经理,组建专业化、职业化的投融资团队,通过市场化资本运作撬动项目融资。协调35名专家组成外援团,为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重大工程技术等提供咨询指导。实施“凤凰”“鲲鹏”“雏鹰”计划,交通领域引进36名高层次人才、130名优秀紧缺人才,市内培养80多名副高级以上工程师,为全市综合交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资源整合谋发展。加强与周边省市对接,做到重大项目共同呼吁、共同建设,争取到国家支持沿江高速3条连接线建设。积极与四川、贵州两省沟通,互惠互通,合作建设跨省大通道,通过邻省立项主建或项目承建方融资,减轻了昭通近120亿元的融资压力,促进了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与中铁建、中交建、中电建等实力雄厚、资质过硬的央企合作,将项目投资与工程施工联动起来,筹措高速公路建设资金185亿元,实现互利互惠、同心同向,最大限度控制安全、质量和工期,节约利息近26亿元。

科学执行显效率。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实施交通先行战略领导小组,设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指挥部,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专班”,市政府班子成员挂钩包保高速公路建设,主要领导每季度一调度、分管领导一月一调度,通过定期组织各要素保障部门召开调度会,交办任务、压实责任,督促限时抓好落实,全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组建了昭通高速公司、昭通市航旅集团等投融资平台,负责统筹项目投融资工作。抢抓项目前期,实行前期工作代办制,优先解决项目前期工作经费6000万元,把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做大。项目前期工作平均用时仅18个月,抢先赢得了发展机遇。建立“一路一公司一指挥部”机制,形成“总指挥部+行业主管+昭通高速+项目公司+项目指挥部”的立体化、多层次项目建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奋进:大干快上

镌刻着历史荣光的古老昭通,续写着新时代交通强市的铿锵乐章。“十三五”期间,昭通综合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658亿元,平均每年331亿元,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一大批综合交通重大工程建成投用,大大加快了昭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跃崇山峻岭,大道如虹畅八方。规划新建高速公路12条,建成通车8条;新增通车里程650公里,累计通车近800公里、跃居全省前列;打通出滇、入川、进黔高速通道11个;除永善外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3万公里。

——闻铁骑呼啸,弹指一挥行千里。投资103.7亿元铺就的高铁网,向更远处延伸。成贵铁路建成投运,镇雄、威信迈入高铁时代,渝昆高铁建设加快推进。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17.3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通车里程79.3公里。

——看长风破浪,通江达海向大洋。水富港扩能工程一期建成投运,由每年吞吐量65万吨小码头跃升为千万吨级枢纽港口。全市航道通航里程465公里,3000吨级船舶可沿长江黄金水道直达上海。

——问九天苍穹,银鹰翱翔展巨翅。昭通机场为沟通外界打开了一扇窗,新机场全面开工建设,如今已开通航线11条,从昭通出发,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12个城市,架起了昭通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四大区域”的“空中走廊”。

——走乡间小道,通村入组进农家。硬化农村公路1.86万公里,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5万公里。昭通市成为“四好农村路”全省示范市,进入全国示范市推荐名单,镇雄县成为全国示范县,昭阳、威信、水富成为省级示范县。

随着市内“两小时交通圈”,与周边州市之间“三小时交通圈”,到成都、重庆、贵阳、昆明4个城市“四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高铁圈”的基本形成,昭通“近连成渝、远接两角”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商贸物流得到拉动,招商引资取得突破,产业聚集初步显现,文明形象极大提升,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到昭兴业,昭通正以更加便捷、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新时代。

愿景:大道崛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长征之路已然启航,插翼腾飞的昭通抢抓“交通强国”试点省份建设机遇,坚定不移实施新一轮“交通强市”战略,加快向“县县双高速、县县通高铁、公铁水航管融合发展”的目标迈进。

踏上“十四五”新征程,市委、市政府坚持网络化、立体化、智能化和高质量导向,全力打造“一沿两纵两横”的大通道、“一核两极四中心”的大枢纽、“公铁水航管融合发展”的大物流、新基建引领的智慧交通、“交通+X”融合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在“大”的基础上向“强”迈进一大步,在“有”的基础上向“好”迈进一大步,在“基本适应”的基础上向“适度超前”迈进一大步,加快建成滇川黔渝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十四五”期间,昭通综合交通建设将落地2460亿元项目,完成2100亿元投资。新建12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加一倍,达1600公里。内外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两环四纵五横九联”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形;渝昆、叙毕2条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攀昭毕、昭六、宜西攀3条铁路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高铁运营里程将提升到540公里,“四横九纵两联多专用”铁路网加速延伸;溪洛渡至白鹤滩库区航道启动整治,向家坝、溪洛渡和白鹤滩3个翻坝转运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一通道两枢纽三中心三转运多节点”水运网通江达海;昭通新机场开工建设,永善、镇雄等机场建设加快推进,“一中心一支线八通用多航线”航空网呼之欲出。

大道如碑,浸透着昭通人民心力血汗的一条条拓荒之路不断延伸,正以穿山越河般的态势加速推进,努力书写新时代辉煌壮丽的昭通综合交通建设新篇章……

山河为证,肩负着昭通人民腾飞梦想的一条条发展之路不断拓展,正以沧海桑田般的态势奋勇向前,扎实开启新时代豪迈壮阔的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征程……

民生为本,承载着昭通人民生活憧憬的一条条幸福之路不断深化,正以外通内畅般的态势提档升级,阔步走向新时代昭通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



记者 杨 明/文 通讯员 宋大明/图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