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大寨子乡: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3-03-13 13:31  作者:李剑 严金鑫 冯铖  责任编辑:赵磊明

 近年来,随着昭阳交通路网的巨大改善,不仅从时间与空间上缩短了西凉山各乡镇与中心城区的距离,更是拓宽了当地干部群众增收致富的视野。大寨子乡利用当地立体气候特征,因地制宜,发展不同海拔落差的特色经济作物促进乡村振兴,多渠道多举措增加群众收入。

在大寨子乡中草药种植培训现场, 在众多听取中草药种植公司负责人介绍大黄种植的村民中,记者见到了今年四十刚出头的雨菲村村民路自福,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留在家里的男壮年劳动力。记者了解到,由于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就学的子女,路自福夫妻俩只能留在家里,靠种地和养殖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今年听说有公司要到村里种植中药材,他和其他上了年纪的老人和留守妇女提前到公司应聘,现在他们已成为公司固定的中药材种植工人。路自福说:“在这里娃娃照顾了,老人也照顾了,比出外面方便,挣钱方面一个月两千多块钱,上二十几个班,一年有两万多块收入还是可以的。”

雨菲、新林两个村地处大寨子乡高寒山区,最高海拔3060米,常年气温偏低,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少,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群众增收致富,随着交通不断畅通,企业陆续入驻,不仅逐步解决了因青壮年外出务工土地闲置问题,还让留在妇女和部分身体健壮的老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

大寨子乡雨菲村村支书兼主任殷启平说:“在产业发展中,我们村引进了公司到我们这个地方来投资发展,我们今年出租了2000亩耕地给他们公司种植中药材和蔬菜,带动我们当地老百姓三百多人就业,盘活了土地,带动老百姓就近务工,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

胡国辉是一家长期从事高山冷凉蔬菜种植的企业负责人。2022年在大寨子乡雨菲村流转了2000亩闲置土地种植了水果萝卜喜获丰收,今年,他把发展的路子拓展到了中药材,在雨菲、新林两个村流转了800亩地种植党参和大黄,如今,当地的300多村民成为了基地产业工人。

昭通吉木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国辉说:“来到大寨这个地方,这里的土质和气温适合我们种植大黄。这里交通便利,我们种出来以后就不愁销售出去,所以就想着来这里发展。”

大寨子乡高寒山区雨菲、新林两个村留守妇女和老人靠走进基地实现务工增加收入,而在1400米海拔以下的金沙江边车德等村群众却依托当地温热气候种起了种植黄桃、脐橙等水果,如今已经尝到种植水果甜头的他们,每天忙活在田间地头输花施肥,积极参与种植培训。

大寨子乡车德村村民蒋华正说:“以前我们这里是传统种植,主要是种植包谷和洋芋,收入太低了,我们第一批引进的是三百多棵,试种成功了,我们已经种了三千多棵了,去年我个人有一万左右收入,因为刚刚才试种,我们去年在市场上卖是五至六块一市斤,我们在网上是八块,有些熟人来我们这里买按四块一斤的价格卖给他们,去年全部销售完了,我们整个坪子里面准备全部种黄桃,要想做大。”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大寨子乡不断结合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紧紧抓住交通畅通、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等特点优势,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引进企业参与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双促进”的乡村振兴目标。

大寨子乡相关领导介绍:“大寨子乡属于昭阳区边远的山区乡镇,地理位置相当特殊,最高海拔有3060米,最低海拔601米。我们目前在实施的靠近江边海拔1200米以下以脐橙为主,1200米至1400米现在引进试种了黄桃,经过去年测下来,产值在8000元左右,农民增收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老百姓种植积极性也比较高,我们在高寒山区,采取引进公司模式,以种植高寒冷凉萝卜,今年又引进了五百亩党参和三百亩大黄,目前已经全部种植下去,下一步我们要加大技术培训,在传统产业基础上提质增效,在缺水的地方积极向上级政府汇报,准备实施两百万的引水工程,水果方面我们要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把所有群众带动起来。”

(昭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剑  严金鑫  通讯员  冯铖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