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昭阳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助推民族团结进步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3-09-20 14:25  作者:马霞  责任编辑:虎伶俐

近年来,昭阳区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民族事务治理逐步向法治化、社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有效提升了服务各族群众的能力水平。全区全面实施“石榴红”工程、“枝繁干壮”工程、“润土培根”工程、“三项计划”,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格局,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昭阳实践”。


发挥党建引领优势   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合力

“小事找党员、大事找支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昭阳区坪子村范家坝塘,通过“党支部+党员干部+联保小组+群众”的服务体系,建立了“十户联保”机制,将全村122户划分为13个联保小组,分别由13名党员挂联,实行“邻长”负责制,联保小组内,村民联防联控、互帮互助。同时,镇、村干部坚持开展入户走访,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化解邻里矛盾纠纷。

“‘党支部+党员干部+联保小组+群众’的服务体系已成为村与民、民与民之间的联系纽带,为平安乡村建设带来了新变化和新气象。服务体系建立后,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有效化解。”坪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国民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等,为昭通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思源社区是昭阳区靖安镇易地搬迁安置区内最大的社区,汉、回、彝、苗等多个民族的搬迁群众在这里生活。为让各族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生活,建立“社区管片区、片区管楼栋、楼栋管楼层、楼层管到户”四级网格化管理机制,配套成立工会、团支部、妇联、综治中心、警务室等组织和部门,形成“组织建在网格、群众进网格、服务入网格、成效在网格”的工作机制,强化安全服务,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思源社区定期对易迁群众就医、就学、就业及家庭成员思想状况等问题开展入户走访排查,建立“红、黄、绿”精细化动态管理机制,帮助安置区各族群众申报和落实低保等惠民政策。思源社区共有11名“两委”成员,其中包括5名少数民族干部,每月,社区都会依法有序组织公服岗人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治安巡逻等社区治理;29名楼栋长牵头落实网格责任,及时排查涉民族等各类风险隐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为了让“治理”更有温度,社区党员干部坚持“手把手教”“一对一带”“一次不会就教两次”“一天不会就教两天”的方法,从教如何乘坐电梯、使用马桶,到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增收致富,帮助各族群众适应新生活、融入新生活,用温暖行动把安全感和幸福感放进各族群众的心里。

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昭阳区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民生问题为抓手,巩固和加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合力。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搭建民族团结进步连心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昭阳区龙韵雅苑社区创新智慧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智慧化水平,为独居老人提供24小时需求热线,各族群众可在平台上进行低保补贴、临时救助补贴、特困供养补贴、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高龄补贴等申请,有效缩短了服务时长,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社区还设有红白理事会,制定了居民公约,各族群众在民事民议中融洽相处,凝聚共识。

 龙韵雅苑社区通过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各族群众在日常交往交流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同时充分发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养老服务日间照料室等为民服务阵地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周末由社区党员志愿者组织举办读书会、少儿科普知识宣讲、书法和绘画教学等多种活动,带领孩子诵读国学经典、红色书籍,进行科普教育,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植根在孩子心灵深处;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各类文体活动,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共同繁荣中华文化;通过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宣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文明公约和居民公约,让各族群众心相牵、情相融,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凝聚起共创美好未来的强大合力,搭建起民族团结进步连心桥。

旧圃镇充分运用院坝会,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干部们认真聆听、耐心作答,对各族群众提出的问题不敷衍、不回避,集中收集民情民意,梳理意见建议并形成台账。参与院坝会的各族群众自由发言、热烈讨论,你一言我一语,不论大事小事基本都得到了现场解决。

一直以来,昭阳区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更高位置,进一步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集中人民智慧。如今的昭阳,基层社会治理基本实现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最大程度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满意度,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创新基层治理整体功能   赋能民族团结进步引领效能

昭阳区构建党组织引领城乡基层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治理体系,赋能民族团结进步引领效能。自治是基础,深化基层群众自治,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拓宽群众参与渠道,鼓励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苏家院镇位于昭阳区西部,是汉、彝、苗等多个民族嵌入式共居的代表,但由于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不尽相同,引发出不少的矛盾纠纷。为打破僵局,苏家院镇坪子村范家坝塘立足村情实际,针对存在矛盾、邻里纠纷等问题,成立范家坝塘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组长、村“两委”干部、综治协管员、部分群众代表等担任组员,全面建立起村委主抓、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健全完善矛盾纠纷维稳调解委员会,共同协调组织村内各方力量,全力构建平安和谐苏家院。

去年底,昭阳区靖安镇大耆老村建设了数字乡村管理运营平台,通过近半年时间的运营,真正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数字化。大耆老村13组群众刘正康做猪肉买卖,经常会把买来的生猪关在家门口的牲畜棚里,没人看管,家里的安全问题让刘正康担心。去年11月,中国联通昭通市昭阳区分公司在大耆老村建设数字乡村管理运营平台,刘正康积极对接安装了智能监控摄像头,终于吃下了定心丸。刘正康说。在中国联通昭通市昭阳区分公司驻村工作队帮扶下,大耆老村通过建设数字乡村平台,依托数字化赋能城乡基层治理,提升了村级党组织治理信息化水平,建成靖安镇首个“数字乡村示范村”。

联通公司派驻大耆老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耿招敏说:“从我们公司挂钩大耆老村以来,充分发挥优势,为大耆老村搭建了数字乡村管理运营平台,农村基层治理更清晰明了,各族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走进昭阳区永丰镇三甲社区小龙潭自然村,一派田园乡村的景象展现眼前——整个村庄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村内配套完善了道路、沟渠、广场、景观等,各家各户房前屋后都有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还有小庭院,各族群众坐在一起说着幸福的事儿,讨论着村美民富、产业兴旺的未来。小龙潭自然村的“红玫瑰”葡萄远近闻名,让村里各族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在日子过好的同时,永丰镇以及三甲社区还大力做好基层社会治理提升文章,把村规民约融入乡风文明建设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正气。村党支部还积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邻里矛盾。到目前为止,小龙潭自然村邻里之间的矛盾没有一起到社区进行解决,都是就地消化解决。据小龙潭自然村党支部书记范井品介绍,目前,小龙潭自然村群众安居乐业和谐相处、社会平安稳定、环境美丽宜居,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实效。

小龙潭自然村取得的成效只是三甲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三甲社区不但坚持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一体推进,同时还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格局。

据三甲社区党委书记黄佑选介绍,三甲社区在村庄治理中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党员和群众参与制定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为统领,带领党员群众共同治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村入户开展普法宣讲,让老百姓人人懂法学法;通过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好婆媳等一系列评比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带动其他群众参与到评比中来。

如今,昭阳区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群众收入稳步增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呈现出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通讯员 马霞)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