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云视观察•两会期间,省委书记五论“为民造福”

来源:七彩云端   更新时间:2024-01-30 17:30  作者:孟奇  责任编辑:赵磊明


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是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2024年云南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王宁先后在五个场合谈到“为民造福”的话题





01
观点一:
云南74%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保障

1月23日上午,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王宁代表中共云南省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在总结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时表示,我们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2023年,云南74%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保障,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比如——


①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就地就近就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②人均纯收入8500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实现动态清零;

③部署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普通高中帮扶实现县域全覆盖;

④实施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基本医保参保率连续稳定在95%以上;

⑤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留守老人关爱行动;

......


“围绕民生关切‘汇’民意。”王宁希望全省各级政协组织,紧扣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等急难愁盼问题,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切实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02
观点二:

不断总结推广复制更多“白雾村”


1月24日下午,王宁参加曲靖市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会上,省人大代表、会泽县县长王正宇介绍了促进农民增收的进展情况。


“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走在前列。”王宁就有关问题与大家讨论交流,希望曲靖做好组织化这篇文章,使联农带农成为普遍形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不断总结推广复制更多“白雾村”。


记者注意到,这是王宁连续两年在省两会上,点赞白雾村。


白雾村位于会泽县娜姑镇,辖15个村民小组2454户6626人,有党员115人。小小村庄究竟藏着怎样的“幸福密码”



解锁“党建密码”,增强引领力——白雾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把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等要素串珠成链,建立以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为主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从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发展,带领群众组织化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人人有事做、户户有增收。”白雾村党总支书记黄明昌表示。


解锁“产业密码”增强支撑力——白雾村全面提高整村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白雾施工队”“白雾厨师”等渐成品牌,年务工收入达5800万余元。同时,通过盘清“山、水、地”等资源,确定“梁子能源坝子菜、农旅融合促振兴”的产业发展思路,夯实群众增收基础。


解锁“融合密码”增强吸引力——白雾村依托会馆、祠堂、庙宇等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农耕文化、马帮文化等。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开发田园垂钓、稻田风情摄影、山巅观星露营等业态,打造地方餐饮、文化体验、休闲观光等特色旅游品牌。扶持发展客栈6家、农家乐9家、特色小吃23家,“沉睡资源”转化为“致富资本”



03
观点三:
让老百姓有更好的收入、就业、教育和医疗服务


1月25日上午,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一组界别联组协商会。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到会听取意见建议。


会上,王宁列出6道题目与大家一起思考,第一道题便是民生保障。


我们的任务是,让老百姓有更好的收入、更好的就业、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王宁指出,实现这一目标,要抓好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就地就近就业、教育卫生补短板、关心关爱“一老一小”4件事。


① 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以组织化促进市场化,把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组织、整合、联动起来,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② 就地就近就业——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农村“一老一小”问题的治本之策。

③ 教育卫生补短板——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

④ 关心关爱“一老一小”——像过去抓脱贫一样,摸清底数、逐户造册,精准到具体人抓实抓好。


“希望各级政协组织,特别是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界的委员,发挥各自优势,多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王宁表示。



04
观点四:
要办好群众“心头事”


1月26日下午,王宁参加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代表团审议。期间,他与一名小学校长的对话,引起了广泛关注


省人大代表洪家亮来自个旧市大屯白沙冲小学,任教已经31年。“红河州是国家级近视防控试验区。”洪家亮着重介绍了学校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采取的“六抓法”。即,体育锻炼抓得勤合理膳食抓得好睡眠时间抓得足手机管理抓得严劳动实践抓得实视力筛查抓得准。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学生近视率从2020年的42.5%下降到2023年的13.8%。”洪家亮说。


“几年时间,6项措施,一双小眼睛,抓出大成效。”王宁为洪校长和学校的做法点赞,强调,抓今天的教育就是抓云南的未来,要把工作做到孩子心里去,呵护他们的成长


要办好群众‘心头事’” 王宁希望红河州各级干部总结深化一把手当“编外校长”、“编外院长”和“走流程”等经验做法,把抓好学生用眼卫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等作为学校大事,用心做好“一老一小”关爱服务。



05
观点五:
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于1月28日上午闭幕。王宁在闭幕会上作了讲话,提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新篇章,要做到“六个必须”。


必须坚定不移把老百姓的事办好办实。王宁强调,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是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要毫不放松巩固脱贫成果,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全面消除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带领各族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要毫不放松稳就业促创业,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多渠道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让每个人都有奋斗的舞台、出彩的机会


要毫不放松抓好民生保障,全面推行走流程、体验式工作方法,代入角色、换位思考,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对一做好“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像抓脱贫一样,摸清底数、逐户造册、精准到人。


要毫不放松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健全完善防汛“1262”预警叫应、自然灾害“123”快速响应等机制,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各族群众营造更加安全的环境。


“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王宁强调,要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民造福上,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2024
记者观察
Reporter's Observation


省两会五天半时间,省委书记五次论述“为民造福”传递出省委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的鲜明导向。全省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事盯紧抓牢,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办实办细办好,把工作抓在点子上、做到群众心坎上。



记者/孟奇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